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李野/圖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76歲的蕭兆璞很喜歡這首溫暖心扉的歌曲,她的退休生活,也如這首歌一樣,溫馨又從容。這個春節(jié)從云南回渝,她的“作業(yè)”還沒完成,這些年來,她已養(yǎng)成了習慣,到一個地方旅游,回來憑著記憶繪出某地印象的系列繪畫作品。兒子形容她:行千里路,繪萬卷圖。
退休后與畫結(jié)緣
走進江北區(qū)東方家園小區(qū),蕭兆璞的家整潔有序,墻壁、屏風上、書柜里,隨處可見她的畫作。云南印象的系列作品還固定在畫架上。“這些年過年都沒在重慶,跟著孩子們出去旅游。今年到了云南,我畫的就是沙溪古鎮(zhèn)。”身著藍色呢子衣,圍著絲巾的蕭兆璞熱情地為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介紹此次的創(chuàng)作。
退休前,蕭兆璞在林業(yè)部門工作過,也在政法系統(tǒng)工作過。退休后開始繪畫,跨度較大,不過對蕭兆璞來講也并不突兀。“我其實從小喜歡畫畫,但一直沒時間也沒機會去畫。退休后,繪畫倒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已經(jīng)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每天都要畫幾筆。”蕭兆璞介紹,1998年,她從政法系統(tǒng)退休,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進夕陽紅的書畫課堂,見到老年大學有書畫班,就問老師:“我可以來學不,跟不上有沒有關系……”
得到老師的鼓勵后,蕭兆璞像小學生一樣回到校園,握筆寫字畫畫。蕭兆璞至今仍記得自己第一幅畫作是國畫《芙蓉小雞》。“我將它裝裱后掛在臥室的墻上,似乎還聽見了小雞的唧唧聲。越看越喜歡,自我感覺越來越好,也就激發(fā)了我濃厚的興趣。”蕭兆璞稱,從此,學素描、學色彩、學花鳥、學山水……如今,她家成了老年大學同學們的常駐點,常常舉辦繪畫沙龍,三五同學,不談家長里短,只談繪畫技巧與心得,其樂無窮。
房間里布滿精致畫作
蕭婆婆回憶起自己與畫結(jié)緣的經(jīng)歷
各種畫筆
上百幅作品大多送人
2018年,蕭兆璞在“夕陽紅美麗中國杯”—全國老年(大學)文藝大賽中榮獲繪畫類金獎,被大賽組委會特別授予“夕陽紅文藝傳承功勛人物”榮譽稱號。蕭兆璞在北濱路寫生,以鵝嶺、嘉華大橋等為背景繪出的《橋都一角》,還被重慶市對外友好協(xié)會帶到日本展出。
“有一次,有個朋友認識的一個導游帶來一個想購買畫作的瑞典朋友,想買我的畫,最后他挑了兩幅,硬是給了幾百元,也就這一次收了錢。”這些年,蕭兆璞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屬于非賣品,基本上都是送親朋好友。閨蜜的女兒在美國,每年回來都會向蕭兆璞要幾幅畫帶到國外去。“現(xiàn)在身邊朋友都開玩笑,笑我的畫現(xiàn)在都打入了歐美市場了。”蕭兆璞笑著搖搖頭,稱自己純屬老有所樂,找到點樂趣而已,也沒有大的志向,只是每天堅持作畫,希望自己每天進步一點,能畫出讓親朋好友們滿意的作品。
“大家看得起,看著喜歡,我就知足了。”如今,蕭兆璞存留的作品不多,繪出的上百幅作品大多已送人了。
手中這幅畫也許要送到國外去,蕭婆婆有些不舍。
蕭婆婆常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巧
蕭婆婆小心翼翼收起畫作
寫回憶錄不賣只贈
退休后,蕭兆璞迷上畫畫,興趣之余,她也常常想起從前的同學、朋友以及一同共事的同事,于是閑暇時間間斷地寫下了些許點滴。“偶然中,兒子們讀了幾篇我的回憶小文后發(fā)出一陣歡呼,說寫得有趣。在他們強烈要求和真誠期待下,我將積存的點滴回憶整理成冊。”后來,蕭兆璞出了本《前塵如歌》的回憶錄,印刷幾百冊,如畫作一樣,不賣只贈。
《前塵如歌》這本書中,小兒子蕭楓為母親作序。“曾經(jīng)一度母親想放棄寫回憶錄,因為她說不想那么傷感,時常是以淚在寫,在我的勸說下,母親才又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下去。”小兒子蕭楓說,母親對至親,對友人,對故鄉(xiāng),對陌生人,甚至對一切的生命,都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
蕭兆璞曾做過公安預審員,當過法院副院長,但她的回憶錄里甚至作者簡介中,都找不到任何職務光環(huán)的痕跡,從兒時記憶,到青春腳步,再到?jīng)錾綒q月,再到回渝瑣記等篇章,她的回憶錄中,有曾經(jīng)為某個姑娘做媒失敗的懺悔,也有從醫(yī)患關系中結(jié)下深厚友誼的蘇醫(yī)生……每一個故事獨立成篇,其傳遞的個人情感總能引起每個人的共鳴。
茶馬古道
旅行的地方利于創(chuàng)作
“幾個兒子都很孝順,知道我喜歡畫畫,旅行的地方會將就我。”3月初,蕭兆璞的“云南印象”完成得差不多了,兒子將作品曬到朋友圈引來無數(shù)朋友點贊,兒媳毛凌疆更是獻詩一首:螺螄田里螺螄藏,油菜花地菜花黃;蒼山洱海猶見雪,茶馬古道沙溪忙。老驥伏櫪蹄未停,筆耕不輟旁人仰;蒼龍日暮仍行雨,老樹春深花滿堂。
毛凌疆說,每次旅行,他們都會提前做好攻略,人多打擠的打卡地不太適合老人畫畫,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自然風光優(yōu)美,人煙相對稀少的地方,這樣的環(huán)境,更利于婆婆創(chuàng)作。“婆婆對畫畫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深深的感染著家里每個人。”現(xiàn)在女兒也在學習畫畫,奶奶是女兒的榜樣。作為晚輩,毛凌疆希望將來有機會為婆婆出本畫冊。
會一直畫下去
干一行,鉆一行,愛一行。無論是工作時期還是退休,蕭兆璞始終這樣堅持著。
從林業(yè)部門調(diào)到公安系統(tǒng),蕭兆璞重新從零學起,后來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公安預審員。“鉆進去了,樂趣無窮。”在公安系統(tǒng)工作多年,蕭兆璞認為并不枯燥,她說,那段歲月充滿了戰(zhàn)斗激情。案子破了,即便是半夜自己也毫無倦意,立馬起來錄口供。后來,蕭兆璞調(diào)到法院系統(tǒng)工作十多年,退休后,她與小區(qū)老太太散步,偶爾還會為大家提供法律援助。
“有時候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方很感激。”在仙女山度假時,有位80歲的老人對退休生活失去信心,總覺得混著日子。蕭兆璞便教會老人使用智能機、玩微信。或許,有老人會感嘆,一大把年紀,再去學點什么會不會遲了。在蕭兆璞看來,年齡永遠不是學習的障礙,想學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大膽去學,去追逐。“我們沒有遠大的目標,不求成為畫家,只希望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送出去的作品大家能更喜歡一點。”蕭兆璞稱,她會一直畫下去。正如兒子所說:行千里路,繪萬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