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3月8日7時15分訊(記者 張義)她是著名作家、詩人、美食家,她的六部長篇小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全球出版,還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搬上熒屏。她是虹影,一個出生在南岸的重慶女子,也是享譽世界的知名作家。7日晚上,從英國歸渝的虹影出席南岸區龍門書院虹影書迷見面會暨影像志揭幕活動,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探尋重慶女兒虹影的成長故事。
“別人把我的出生當作不幸,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
時間拉回到1962年9月21日,虹影在重慶一婦產科醫院出生。
那是一個饑荒的年代,糧食遠比文字金貴,時代給每個人打下了饑餓的烙印。而在這個底層社會家庭中,虹影排行老六。盡管在18歲以前,她不知道自己是個私生女,但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意、歧視和異樣的眼光,讓她敏感的心靈千瘡百孔。和許多作家一樣,虹影最初與文字產生親近感的原因,也是童年時代的孤獨,以及內心無法排遣的傷痛。
虹影逛老街。華龍網記者 張義 攝
重慶山水賦予她豐富而細膩的自然情懷,紛繁錯亂的童年生活帶給她分裂矛盾的心靈體驗,母親遺傳的基因讓她性格中天然的勇敢里夾雜著暴烈,這一切,造就了虹影寫作里犀利強悍、不留情面的文風。而成年后豐富、大膽的生活經歷,又讓她具備了磅礴的創作激情和不絕的寫作素材。
從早期的《饑餓的女兒》《好兒女花》,到后面的《奧當女孩》《里婭傳奇》,她將個人在重慶的生活經歷和記憶書寫到作品中。
虹影逛老街。華龍網記者 張義 攝
“回望過去那段苦難的經歷,現在的你如何看待?”“我都忘了。”面對記者的提問,虹影脫口而出。說完,她馬上又哈哈大笑起來,“跟你開玩笑的啦。”虹影清清嗓子,繼續說道,“每一個人都有血有肉,他的記憶是什么、內心是什么、意識是什么,都影響著他的未來。你看我的小說、詩歌,我的立場、見解都在里面,你現在看到的我,我所表現出來的內在、意識,都跟以前的成長相關,這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沒有以前的經歷,我也不會是現在的我。”
“別人把我的出生當作不幸,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面對命運,她如騎士般擁有一顆無所畏懼的心,穿越城市,與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相逢又離別,經歷艱難、快樂、悲傷、辛酸,“這顆心”被世俗的眼光束縛,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守護和實現夢想。“我現在經常覺得跟文學結緣給我帶來一束光,讓我看見這種非人的生活,讓我活下去,我感謝這種生活。”
“母親的身份讓我柔軟,感恩世上有我女兒這么好的孩子”
重慶和長江之于虹影,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故鄉,也是創作上的原動力的根,是她情感的安放地。
這也是她愛這個城市的方式,把自己知道的、看到的和聽到的所有人的命運都寫出來,把個人和家庭的痛苦悄然地撞擊我們民族經過的歷史和普通大眾身受的災難。
十八歲離家出走時,虹影狠狠發誓,“我再也不要回重慶來了。”而今,她每年基本上都會回來好幾次。不光是因為工作,還有家人,朋友,等等。
虹影說,每個人都有一段叛逆的階段,說話直沖,不理性,咆哮。“我曾說我再也不要回來,但是我到了北京,到了英國,也去了很多城市,我發現我最想的,還是重慶。因為這里有你的根,你的記憶,你的血液。”
45歲的時候,命運賜給虹影一個女兒。曾經憤怒的、饑餓的女兒,展現出了勇敢、溫柔的母性力量,讓她的整個文學創作風格有了改變。作為作家,虹影疼愛女兒的方式是為她搜羅全世界最好的童書,但這些書都不能滿足女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她開始自己寫童書。“母親這個角色,讓我看世界更溫暖了,我感恩這個世界上有我女兒這么好的孩子。”說到孩子,虹影的眼神變得溫柔,興致勃勃地跟記者分享女兒的趣事,虹影希望,女兒也能向自己一樣,熱愛這片土地。“她有時候會冒點重慶話出來,最愛問‘要不要得’。還有一次別人問她是哪里人,她說‘我是重慶人’。”
如今,虹影的生活變得很有規律。通常都是上午寫作,中午自己做點吃的,然后繼續寫作、或者看書,累了就做做家務,清掃廚房、衛生間,扔東西,到了晚上睡前再看個電影或是翻翻書。
話題變到做菜,虹影的眼神又有變化,似乎放出光芒。這個熱愛美食的女人,不喜歡總做相同的菜品,她說那樣沒意思,要經常變著花樣的做。“比如做黃辣丁,用烤的或蒸的就不一樣;回鍋肉里面放不同的俏頭也有各種不同的做法;再或者把回鍋肉先蒸熟,或者先用鹽腌,就光是回鍋肉,就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作為地地道道的重慶人,我想為重慶做更多事”
重慶、北京、倫敦……虹影去過許多城市和國家,談到自己生活過的這些城市,虹影說,“重慶像我的母親,是我的根;倫敦像我的情人,讓我了解許多異文化;北京則像我的丈夫,讓我看見我自己。”頓了頓,虹影又開始調皮,“在倫敦要說英語,在北京要說普通話……”她咳嗽兩下,把之前交流用的普通話又轉換成重慶話,“在重慶,多幾個人跟我說重慶話,我就想起來要說重慶話噻。”
虹影拍攝畫面有些老照片的味道。虹影供圖
重慶,這個構成虹影作品內蘊的重要因素。看得出來,她對這里充滿感情。當天訪問后,記者陪著虹影去逛了逛老街。漫步在老街,晾曬的咸菜、堆積的木材、盛放的野花……她的興致很高,對什么都感興趣,還指著一些老建筑向記者介紹,她以前的家就是這種樣子,如果我追問問題,她也會很有耐心慢慢解釋。她邊走邊拍,你拍她,她余光瞟見突然轉過來也用手機拍你,然后看看屏幕,自己夸獎自己,“哈哈,我真是一個好攝影師。”
目前,虹影正在籌備出版自己的新作《燕燕的羅馬婚禮》,書中的主人翁仍然是重慶女孩。“我對女性的成長非常感興趣,我相信很多女人結婚前都會是迷茫的,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是不是應該結婚,我是不是應該找個人,我在這個婚姻中能得到什么,我會幸福嗎?很多人都會這么問自己。”這本書預計會在今年五月就會面世。
虹影與粉絲交流
“我只要回到重慶,清晨聽到船的汽笛聲,看到江水拍打在岸上,就會想起很多過去。就可以想到接下來我需要做些什么。”虹影一直對故鄉保持著深深的眷戀。
她說,接下來,她還準備在重慶開拍一部電影,但是內容還需要保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重慶人,我想為重慶做更多的事情,告訴他們重慶人的故事,由重慶人在自己的地方講自己的故事。”
(除署名外圖片均由龍門浩老街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