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個料峭的寒冬,春天挾裹著詩詞悄悄然蘇醒。《歸來三峽》在冬季休演期間,將在春天精彩呈現。
3月15日,記者從奉節縣獲悉,3月28日,《歸來三峽》經過總導演張藝謀現場觀看并進行修改后,即將華麗歸來,將定不負大家所望。
由張藝謀任總導演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以夔門、瞿塘峽、白帝城為背景,以中華詩詞為主線和根基,通過聲光電等高新技術呈現方式,讓觀眾在古詩詞的引領下,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形成新的中國傳統文化體驗。
據了解,《歸來三峽》項目2016年啟動打造,演出地點位于奉節縣白帝城·瞿塘峽景區長江非航行水域。演出時長約60分鐘,節目內容選取了杜甫的《春夜喜雨》《登高》《絕句》、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靜夜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共十首詩詞,每首詩詞為一個篇章,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康震作旁白注解,將詩人創作背景和詩詞意境直觀地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如幻如夢的唯美詩意中,領略長江三峽壯美的自然景觀與中華詩詞的意蘊之美。
《歸來三峽》秉承生態環保理念,對“水”元素的創新利用與展示是項目的亮點之一。除演出地點位于瞿塘峽外,演員的絕大多數表演也都在水上完成,演出全程處處可見對“水”元素的尊重與創造性處理
2018年12月15日,《歸來三峽》在有“中華詩城”之稱的重慶市奉節縣首演,獲得了巨大成功。《歸來三峽》開演以來共演出16場,到場觀看人數二萬六千余人,上座率達95%以上。但張藝謀并不滿足于作品現有的效果,親自到奉節觀看,并召集各方人士座談,對《歸來三峽》提出修改意見。經過修改的《歸來三峽》將會呈現更加美妙的效果。
上游新聞記者 譚柯 實習生 蔣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