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3月28日20時訊(記者 吳思佳 實習生 閔詩嵐)“《聲臨其境》第二季公開課走進西南大學,接力聲音力量!”28日下午,湖南衛視專職頻道聲丁文山的一句念白,仿佛將報告廳的師生們帶到了湖南衛視現場,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公開課現場。實習生 閔詩嵐 攝
這是《聲臨其境》第二季公開課現場,節目總導演徐晴、湖南衛視頻道聲丁文山、新聲班演員李川集體亮相,與學生們分享了節目創作初衷和配音技巧心得。此外,他們還和學生們搭檔大玩“配音秀”,真實還原校園版《聲臨其境》。
總導演徐晴: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作為湖南衛視傾力打造的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一經出現,便擁有堅實的受眾基礎,讓很多觀眾開始關注演員們業務能力,了解配音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巧。那么這款優質節目是如何誕生的?
丁文山。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發
“其實《聲臨其境》并不是一開始就確定了節目形式。”總導演徐晴回憶,2017年,央視播出了一批文化類節目,如《詩詞大會》《朗讀者》。看了節目之后,她便有意向做一檔類似的文化類節目,但還沒有具體敲定下來。直到2017年4月,《書香中國》讀書晚會中,有個配音演員讀《三國演義》劇本的環節,他的聲音一出來,現場歡呼聲不斷,觀眾直呼“太像了”。
“當時,我想能不能圍繞配音做一檔節目。于是找到了國內唯一頻道聲、擁有多年配音經驗的丁文山老師,經過一系列討論后才確定了《聲臨其境》的節目形式。”在徐晴看來,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徐晴。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發
如今,《聲臨其境》已經錄制了兩季,徐晴最大的收獲就是敬畏心。 “節目中,我們請的都是一些戲骨,他們已經有了大批代表作品。但即便如此,節目錄制中也依然謙虛、認真。每一次拍攝錄制,演員都非常用心地記臺詞、練臺詞,每一個基礎環節都會和自己較勁,力爭做到最好。他們用行動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除了不忘初心,還應該堅持不懈。”
丁文山現場演繹湖南衛視頻道聲 李川重慶話配音惹全場大笑
作為中國第一位頻道聲音,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位衛視頻道聲,丁文山一直是個獨行者,“嚴格意義來說,我缺乏真正的同行,是會感到有一點孤獨。”但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和自己的作品在一起時,他并不感到孤獨。“一個人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拿著一份文稿,把文字變得有溫度、有感情,那時候,我心中有千軍萬馬、驚濤駭浪。”
李川。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發
在現場,當丁文山用湖南衛視標志性聲音念出活動主題名時,現場更是驚呼聲、掌聲不斷。有同學激動不已:“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聲音,還是原來的味道!”
“女媧大人,我有個事情想向你匯報,你想聽好消息嘞,還是壞消息嘞,還是‘辣個’不好不壞的消息嘞。”李川在現場用地道的重慶話配音,讓在座的師生大笑不已,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位90后新生演員還分享了自己的配音心得,“模仿是我們人生閱歷還不足時的捷徑。”他還拿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大強舉例,“蘇大強是不是氣死所有人?我當時一邊看一邊生氣,我想蘇大強沒有什么表情、肢體動作,但為什么覺得他很作?我認為重點是他的聲音,聽了以后就覺得這個人很作。你可以模仿你認為最頂尖的人,慢慢會理解他這么用聲的原因,最后把別人的轉化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