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4年,重慶市川劇院攜手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定向培養了28名川劇小學員,他們是重慶直轄以來首批川劇專業學員,其中最小的學員只有8歲,最大的也才不過16歲。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哭,特別是‘開軟度’的時候,基本大家都哭過。”今年16歲的謝舜杰,接觸川劇已經到了第五個年頭。在《做文章》中,他飾演不學無術的宦門公子徐子元,奉父命做文,胸無點墨,只好請樸人單非英代筆,鬧出不少笑話。扮相夸張、語言詼諧、動作搞笑,謝舜杰將徐子元這個丑角飾演的活靈活現,現場無數觀眾捧腹。“丑角能逗觀眾開心,我覺得這樣就挺好。”謝舜杰說,接下來他還想練武功,學武戲,做一個能文能武的川劇演員。
同樣16歲的白孟迪11歲時因為嗓音出色被老師推薦報考川劇專業學員,她也在最初基本功練習時掉過眼淚,不過樂觀地她很快便學會了如何從中找樂趣。“我們練習踩胯時需要兩個同學配合,每次輪到我在上面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用的力,下面的同學‘嗷嗷叫’,我就一直樂。”白孟迪笑說,“我學會了化悲痛為力量。”
小演員在后臺準備
在當天的匯報演出中,白孟迪飾演《樵子口》中的王春艾。為了演好角色,她沒事就去琴房練習。“要演好一個角色,就必須了解這個角色的背景,唱戲的時候要帶入情緒,必須多練習。”周末,只要金湯街有川劇演出,白孟迪一定會出現在劇院,不是演出,而是去觀看演出。 “我在看的時候更多的是學習,模仿老師表演。”白孟迪說,在川劇學習中每個老師都給了她不同的指導,教會了她很多東西,但未來發展,她悄悄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沈老師(沈鐵梅)是我的偶像,我想以她為目標,做一個優秀的川劇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