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4月27日10時40分訊(見習記者 袁雪松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昨(26)日,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開州區文化旅游委、區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大進鎮人民政府、重慶市旗袍服飾協會承辦的“魯渝共建開州區旗袍傳統技藝非遺”扶貧培訓班結業儀式,在大進鎮技能培訓基地舉行。市文旅委、開州區文旅委、大進鎮政府相關領導和70余位培訓班學員參加活動。
大進鎮人大主席吳輝在結業儀式上表示,本次培訓班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學習內容專業實用,成效顯著。他希望,參與的學員們能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把學到的手藝轉化為增加經濟收入的手段,帶動更多親朋好友參與學習,共同發家致富。
市文旅委非遺處處長王發榮出席結業儀式并講話。他說,這次來大進鎮有三個“沒想到”。一是培訓學員人數突破70人,旗袍技藝非遺培訓項目得到了大家的積極參與;二是全體學員在培訓學習過程中,態度十分刻苦認真;三是本次培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超出預期。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學習,學員們不僅學到了技藝,也增進了友誼,為弘揚中華優秀非遺傳統文化做出了示范。
他強調,在后續的工作開展要做到“四要”,要做好培訓成果的宣傳展示和后期加工,舉辦一系列宣傳展覽;要進一步建好扶貧車間(工坊),服務當地居家就業需要;要不斷鞏固所學技藝,滿足傳統旗袍手工生產需求;要做好后續幫扶,真正實現居家就業發家致富,防止返貧。
開州區文化旅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涂美華表示,本次培訓班一是師資專業性強,老師經驗豐富,讓學員有所學;二是培訓內容種類豐富,教學過程形式多樣靈活,學習有樂趣;三是學員們的參與熱情高,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四是學員成績顯著,學員們體會到了手工的魅力 ,有了創業的基礎;五是學習風氣良好,學員態度認真積極。
她希望學員們以本次培訓為契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手工制作技藝,為家庭脫貧致富創造條件,帶動更多群眾通過學習非遺項目旗袍技藝解決居家就業問題。
重慶市旗袍協會會長、重慶旗美人旗袍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皮飛霞表示,此次培訓通過5+1師資教學,通過教師的“手把手”、“面對面”指導,幫助學員快速提升旗袍制作技藝水平。學員們從零基礎學習,初步掌握了鑲、嵌、繡等傳統手工旗袍繡法。
談及后續工作,她提到:“將建立與貧困鄉鎮長期的聯系和合作,將繼續選派具有豐富傳統旗袍制作技藝的技師,開展深度的技能培訓和幫扶,持續發力,助推脫貧攻堅,提振村民們勤勞致富的信心和能力,盡快摘掉貧困的帽子,早日走進小康幸福的生活,努力實現扶智與就業的有機結合,力爭實現高質量脫貧致富的目標。 ”
結業儀式上,還為本次培訓的優秀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這次機會,真的太難得了哦!”一名獲獎學員情不自禁的說,聽了王發榮處長的一番話,他更要努力干、好好干,把手藝學好、用好,用雙手增加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