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6日22時訊(記者 吳思佳 實習生 閔詩嵐)“今天的節目太好了,真是沒看夠!非常感謝你們讓孩子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琵琶、手風琴這些樂器,讓我們感受美的熏陶。”今(6)日,在豐都縣三建鄉中心學校操場上,老師李代數激動地拉著重慶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的手不肯松開。
鄉村振興,文化必行。近年來,重慶市歌劇院充分發揮市級院團的導向性、代表性和文化服務作用,助力精準脫貧、文化惠民,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鄉親們一起用實際行動奏響脫貧致富的幸福變奏曲。
“送文化”文化扶貧暖人心
“你們知不知道,竹笛的歷史有多久?”“你們知不知道,手風琴是哪個國家的?”“我手上這個兩根弦的樂器叫什么?”劉光宇現場反串主持人,把一個個跟音樂文化有關問題拋向三建鄉中心學校的學生,并用詼諧的語言生動講解,讓他們對音樂文化有跟進一步的了解。
當天,市歌劇院的演奏家們用二胡、竹笛、手風琴、琵琶演奏了《斗牛士之歌》《十面埋伏》等經典曲目,歌唱家們演唱的《同一首歌》《新的天地》等耳熟能詳的歌曲獻給該校師生,贏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這是市歌劇院第三次來到對口扶貧點——豐都縣三建鄉開展文化扶貧活動。前兩次,市歌劇院分別到三建鄉的集市、貧困戶的家中表演。
沒有大舞臺,沒有音響設備,但他們一開始表演,就引來眾多村民圍觀。而在大山深處的貧困農戶余先術、孫炳文、林登淑的家中,精彩的節目更是獲得了他們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
每年,市歌劇院都會前往全市各個區縣的貧困鄉鎮演出?!懊磕甑难莩鋈蝿者_90場以上,占歌劇院全年總演出量的一半。上個月,歌劇院前往各區縣演出近40場?!眲⒐庥罡嬖V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文藝和人的精神活動密切相關,我們通過送演出的形式,將進一步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更好的發揮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作用,為提振農民的精氣神,也為脫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了精神動力?!眲⒐庥罡锌?/p>
“種文化”讓文化扎根鄉村
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就要讓文化活動成常態,不僅“送文化”,還要“種文化”。
市歌劇院每次“下鄉演出”不僅僅是單純的表演,還會穿插對音樂、樂器文化的講解。“每次演出,我作為主持人,不僅是介紹節目,還會把樂器文化背景、內容、歷史有機串聯起來,用村民聽得懂,又好玩的形式進行藝術美育。但凡村民沒能理解的,都是做的無用功。只有讓他們看得懂,深入心底,才能算是真正的‘種文化’?!痹趧⒐庥羁磥?,扶貧扶智扶志還需要長期的引領,要用村民熟悉的語言、形象、藝術形式悄然無聲地影響他們。
近年來,市歌劇院除了下鄉送演出,還邀請鄉村文藝骨干到主城觀摩重要劇目演出,提升他們藝術鑒賞力;派歌唱家、指揮到各區縣鄉鎮駐點培訓,培育更多鄉村文藝骨干;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創作編排屬于村民自己的文藝節目。
“我們和三建鄉約定好了,一有重大節點活動,我們會組織節目和他們一同演出。此外,還會聯合三建鄉‘木棒槌戲’等非遺項目共同創作節目,并且把優秀節目輸送到市里,讓更多人欣賞到當地的傳統文化?!眲⒐庥钫J為,這對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增強脫貧致富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建設文明和諧美麗鄉村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