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客戶端訊 (記者 王麗)“我捐贈的這枚校徽是育才中學的第一代校徽,已經(jīng)陪伴我79年了。”近日,重慶育才中學迎接建校80周年暨陶行知紀念館文物征集(首次)捐贈儀式在重慶育才中學舉行。重慶育才中學古圣寺時期校友,88歲的羅昌遐拿著一枚珍貴的校徽,激動地向育才中學師生講述該校創(chuàng)立之初的感人故事。
據(jù)了解,本次捐贈儀式上,陶行知孫女陶錚及10余位育才中學老校友、育才中學退休干部現(xiàn)場向陶行知紀念館共捐贈古圣寺時期第一枚校徽、陶行知版畫像、《陶行知故事集》等物品200余件。
羅昌遐捐贈的是一枚藍色三角形邊框,印有紅色三環(huán)和育才兩字的校徽,“這枚校徽是1939年陶校長構(gòu)思、版畫家陳煙橋設計的育才學校第一代校徽。”羅昌遐介紹,1939年,陶行知在合川古圣寺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招收因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難童。他也是一名難童,于1940年1月被帶到育才學校學習,入學之初便收到了育才中學古圣寺時期的第一代校徽。
“這枚校徽由三個圓圈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成,分別代表了學習、工作和最后的勝利。” 羅昌遐介紹,最初,這三個圓圈陶行知想采用黑色,希望學生像鋼鐵一樣地堅強,但最終選用紅色來展現(xiàn)出生命的活力。
重慶日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這枚已有80年歷史的校徽背后,編號2739仍然清晰可見。“我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保存著這枚校徽,目前是第一代校徽中僅有的一枚。”羅昌遐向記者回憶了在育才學習生活的點滴。
1944年深秋,13歲的羅昌遐碰到行走匆忙的陶行知。當?shù)弥招兄ビ逯袇^(qū)找朋友籌集資金,用于育才學校下一階段的開銷時,看著穿打很多布丁粗線毛衣的校長陶行知,羅昌遐淚眼婆娑。她將這枚陶行知參與設計的校徽,用牛皮紙一層層包裹,再用手帕作保護,妥善保管。
“我一直謹記陶校長的教誨,從中央歌劇院退休到現(xiàn)在,我一直堅持在社區(qū)做義工。我要像陶行知校長在設計校徽時所期待的那樣,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與活力。”羅昌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