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藝網5月18日06時55分訊(記者 張義)作家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問世以來廣受好評,二十多年過去了,人們對這部作品的熱情不減,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都以它為藍本不斷再創造。5月29日晚,《塵埃落定》完整版將在重慶施光南大劇院再次上演,迄今,該劇各類版本已在市內外演出近40場。
重慶歌劇院于2015年啟動歌劇《塵埃落定》創排相關準備工作,三年策劃,兩年立項,一年創作,半年制作完成。該劇獲評我市2018年度文藝創作資助項目,并于2018年12月底,在重慶施光南大劇院正式首演。在重慶進行首輪演出后,《塵埃落定》二度受邀參加國家級文藝盛會,登頂全國最高殿堂,得到專家、媒體、觀眾的一致認可,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劇,如此打動人心。
借助“傻子”視角 盡覽人性的貪婪與荒謬
小說《塵埃落定》以20世紀50年代土司統治下的藏人生活為素材,透過“傻子”二少爺的視角和大量內心獨白,細膩刻畫了土司轄域內那片神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小說以現實主義手法描述了這片土地悄然發生的種種變化。在“傻子”非常人的敘述中,夢境和現實相互纏繞,荒誕中映射了腐朽時代人們心靈的掙扎和無助。
好劇背后是一支優秀的創演團隊。該劇導演為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廖向紅,作曲為中國音協副主席孟衛東,編劇為馮柏銘、馮必烈父子,指揮由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許知俊擔任。
與小說中充滿神秘與超現實色彩的二少爺不同,馮柏銘和馮必烈父子對二少爺重新進行了定位,使其變身為一個有著“煙火氣”的主人公——純真善良、對愛情忠貞、對事物有判斷的富家子弟。除二少爺外,麥琪土司、大少爺、土司太太、桑吉卓瑪、索朗澤朗、銀匠曲扎、行刑者小爾依、塔娜等一班人物,都被塑造得鮮活而又真實,均帶有明顯的性格特征。
歌劇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種敘事功能較弱的藝術形式,小說家用了足足逾30萬字講述康巴土司由盛至衰的歷史,而留給歌劇“講故事”的時間卻不過2小時,而要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把原著劇情充分演繹出來,編劇對小說原著中的事件、人物進行了重組。馮柏銘、馮必烈父子曾在早前的座談會中談到:“我們采取時空集中、人物集中、情節集中、主題集中的原則來改編這部作品,只為給觀眾帶來一次又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文學插上音樂翅膀 奏出動人心弦的高原戀歌
創作階段,為把該作品進一步打造成為新時代的精品劇目,重慶市歌劇院邀請全國各地專家針對《塵埃落定》集中開展研討會近20場,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見。
最終呈現在舞臺上的歌劇《塵埃落定》不僅在故事情節、音樂上進行了別出心裁的設計,在舞臺、燈光、布景、道具等方面也進行了創新。暗淡的灰是《塵埃落定》舞臺的主色調,整個舞臺看上去神秘、厚重又豐富多彩。
小說是文字的藝術,而歌劇則是音樂的藝術。如何給文字插上音樂的翅膀,擴充小說文本的表現空間,是歌劇《塵埃落定》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部歌劇對藏族音調及節奏的熟練運用,對歌劇音樂質地的精準把控,尤其是對新時代民族歌劇氣質的恰當定位,無不反映出作曲家的長期積淀和深厚功力。
劇中,二少爺、桑吉卓瑪、麥琪土司、大少爺等人物的音樂形象都很鮮明,尤其是二少爺,他的音樂與他的秉性、脾氣十分相投,隨著其思想的變化而變化,起先是略帶幼稚和純真的“傻乎乎”的音樂,然后是富有人性感且帶有“暖男”特色的音樂,最后是思想成熟后,堅信革命勝利的音樂。
作曲孟衛東表示,《塵埃落定》的創作既要考慮特殊歷史背景,民族音調、人物性格及音樂的戲劇性,又要顧及大多數觀眾對民族歌劇的欣賞習慣,其實挺難。在創作時,他講究的原則是“好聽是第一位的!”
最終,他以民族音樂為主線,靈活而審慎的運用帶有鮮明民族色彩的藏地音樂元素,結合獨唱、對唱、重唱、合唱等多種演唱方式讓全劇音樂顯得豐滿而立體,在配器等作曲手段中,融入西方作曲特點,使其豐滿而厚重。
多元傳播反響強烈 群眾喜愛唱得出看得懂的民族歌劇
2019年3月,《塵埃落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兩場。該劇首次在京演出,便受到北京市民熱烈歡迎。尤其是《情歌》在劇中以男女聲二重唱、女聲小合唱和混聲合唱的方式多次出現,既有愛情詩意,又能表達深刻人性。主題旋律“你是我的珠穆朗瑪,你是我的香格里拉”朗朗上口,觀眾幾乎能夠哼唱著走出劇場。
導演廖向紅說,“我們在歌劇《塵埃落定》的創作中,力求真實塑造劇中特定歷史和地域環境中的人物群像。期望通過我們主創團隊的共同努力,能夠創作出一部具有歷史厚重、內涵豐富、戲劇魅力、民族特色的現實主義題材歌劇,為探索當代中國歌劇的創作留下足跡、作出貢獻!”
該劇藝術總監、重慶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向華龍網-重慶客戶端記者回憶,在北京展演,重慶市歌劇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裝臺時間只有一天的情況下,幕后英雄們懷著對舞臺的敬畏之心,投入不眠不休的裝臺工作,全劇組近260人眾志成城,發揚了重慶歌劇人的偉大精神,硬是完成了10輛40噸道具器材的裝臺任務,北京演出最終大獲全勝。“觀眾反響十分熱烈,從一開始座無虛席到劇終十幾分鐘的謝幕,在場觀眾意猶未盡,無人離席。”劉光宇說,他們非常欣慰的看到,主題歌《情話》早已聲入人心,自首演以來,每場演出結束,都會有觀眾詢問《情話》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下載收聽。為此,重慶市歌劇院專門打造了MV版《情話》,讓觀眾再次回味充滿藏族風情的畫面與歌唱。
劉光宇說,《塵埃落定》的改編不同于以往的歌劇形式,強調了民族歌劇這一特色,他表示,“讓歌劇真正扎根在中國文化、傳統精髓、民族感情、當代價值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經歷了橫向學習西方歌劇后,我們已經有了建構中國民族歌劇體系的文化自信。”(本文圖片均由重慶市歌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