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天, 書法最為可貴的氣質內涵就是書卷氣息,這也是文人書法區別于江湖書法的品格差異。但是,當代書壇因為人浮氣躁的原因,導致文人修養的不足,讓許多書法遠離了書卷氣息的自然盈發,而誤入了江湖書法的膚淺與簡陋。但是,觀賞著名書法家楊圭言先生的書法,忽然感覺是俗塵已避,是風入儒雅的境界,盈盈滿滿的書卷氣息,在他的筆墨里自然流淌,悅人之目,動人之心,正宗有源的文人書法重新煥發,成為時代翰墨的精彩華章。
凡是修煉書法,要有正宗的追求,必然不會繞過晉韻書法這座弘遠的山脈,而這個書法脈絡中的兩個高峰一是王羲之,二是王獻之。很顯然,楊圭言先生對二王書法不但懷有仰觀崇敬的情懷,并且有心追手臨的動能和實踐。他經由數十年的臨池磨礪,把二王書法的快意與瀟灑汲取于心田,經過師古求法的醞釀,傾注于筆墨,所以執筆使轉,最是快意,提摁頓挑,極是自由,依書法而抒情的精神境界,在他的書法里涌涌而溢,這就是書法正宗的晉韻風格。
站在他的行草書法面前仰觀,不僅僅能感受到筆法千古不易的卓越,也能體察到結體欹平奇逸的動感,從一入筆開始,就立即進入到書如踏歌行的境界,筆墨的行進方式,是按照碑帖的法度進行的,也是按照自然萬物的生命節奏施加的,所以開合得體,伸縮自如,不激不厲,如風撫春柳,恰如王羲之推門觀雪,心感悅意寫成快時雪晴帖,羲之頓首,一目了然,也多見十七帖里的法與度。把行草書法寫得既有規矩,也得性靈,千鈞之力的積累,絕對不會變成筆墨的呆板凝滯,而是要歸化成風行雨散的疏朗,這就是他的書法風格。天地之間淋筆墨,春風化雨醉儒雅,書法寫到這等境界,書卷氣息無以復加!
文人翰墨書卷氣,可見羲之寫頓首。他的書法除了在行草創作上切意文人書法的書卷氣,還在諸書皆成的磨礪中達成了翰墨的全能。探源甲骨文融樸茂,勁寫石鼓高古風,鐵筆秦篆嶧山銘,諸書皆成文人功!
文/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藝術家簡介
楊圭言,書法筆名蘇南、任南,男,1945年3月出生于江蘇無錫。早年畢業于徐州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涪陵師專中文系主任、黨委書記;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代院長、正院級調研員,教授。2005年3月退休。自小酷愛書法藝術,致力于書法創作、教學及書法理論研究數十年。1996年秋由重慶書法家協會等8家單位在渝舉辦 “楊圭言書法藝術展”(王琦先生題寫展名)。書法理論著作有《書法藝術散論》等多種。擅長行書,字形融篆、隸、行、草于一爐,筆力遒勁,筆勢沉穩,底蘊深厚。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中央美院湯池先生撰詩評價說:“蘇南行草走龍蛇,奇正參差氣不凡。崩云墜石紙面出,屈鐵盤絲腕底來。硬筆老辣多雅趣,隸體清芬少俗埃。勤奮臨池善思考,書論嘉卉頻頻開。”現任重慶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重慶現代禪畫院顧問。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