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沉浸式懸疑話劇《霧起江州》的創作不僅是重慶青年戲劇人的藝術探索,也為重慶開創了一種“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業態”。沉浸式戲劇在世界范圍內并不算新鮮事物,在中國的北上廣等地區也已流播數年。《霧起江州》有哪些探索與開拓,問題與貢獻呢?在《霧起江州》拓演之際,我們邀請該劇的創作者、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的評論家和觀眾共同參與這次觀評活動,渴望展開這個有趣話題的方方面面。
沉浸式話劇《霧起江州》觀演隨感
文/呂霖楓
一、觀眾是沉浸式戲劇的主體
“沉浸”這一名詞成為近年來的高頻詞匯,諸如沉浸式設備、沉浸式戲劇、沉浸式游戲等等,數不勝數。而何為“沉浸”?并沒有一個定論,各有各的說法,甚至有時候它只是作為一個噱頭和賣點。近年來,國內沉浸式戲劇興起,如《如夢之夢》《不眠之夜》《風聲》等,除此之外,一些城市景區沉浸式戲劇亦數不勝數。沉浸式戲劇這一概念尚無定論,導演、編劇、觀眾則各有各的看法。
在我看來,“沉浸”這一個概念的背后,必須有一個主體,那就是受眾。沉浸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受眾全身心投入進去,讓觀眾能夠擁有真正的“私人”體驗,這才是“沉浸”的最終目的。觀眾既是參與者,也是戲劇的創造者,這和傳統戲劇有所不同。傳統戲劇中,觀眾大多是處在被動的位置,被動地接收信息,他不能改變戲劇敘事方向,也不能改變敘事節奏。如果劇作者沒有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化為戲劇動作,就淪為了高臺教化式的說教,一旦劇作者的思想無法征服觀眾,那戲就徹底失敗了。

二、沉浸式戲劇為什么能吸引青年群體?
今天的主流戲劇觀眾是90后、00后,他們才是戲劇消費市場的生力軍。
我經常觀察身邊的朋友,反思當代戲劇創作的路徑和方法,總結了青年觀眾身上的幾個特征。一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隨著教育的普及,9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大多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對于藝術理解,不是難事;二是具有豐富的藝術鑒賞積累,互聯網時代下,藝術作品唾手可得,當代青年的電影、戲劇、音樂、舞蹈等觀摩的機會很多,觀影量超過千部的大有人在,想要征服這些觀眾是個難事。三是青年觀眾具有獨立的藝術思考,獨特的審美傾向。自我意識的增強,使他們不滿足于被動接收信息。

基于以上三點,沉浸式戲劇受到青年觀眾的追捧,就不足為奇了。在沉浸式戲劇中,觀眾成了戲劇的主體,他們參與戲劇,與演員形成互動關系,甚至主動去創造戲劇。《霧起江州》沉浸式戲劇在重慶誕生,有它的必然性,這是重慶青年戲劇觀眾的內在需求。

三、沉浸式戲劇的特征
沉浸式戲劇的特征,我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互動參與,二是空間設計,三是感官體驗,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好玩、好看、好體驗。
1.《霧起江州》的互動參與
沉浸式戲劇中的互動環節才是最為關鍵的,觀眾需要互動,需要給觀眾留有大量的切口,讓觀眾參與進來。例如扮演一個劇中角色,參與某個情節推進,在戲劇參與中,讓觀眾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在《霧起江州》中創作者們設計了一些互動式情節,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嘗試。觀眾扮作演員的朋友、同事等,隨著演員在民國小樓里上下穿梭,近距離觀看演員的表演,這是私人化的觀劇體驗。劇中采用觀眾跟隨演員的方法,把觀眾分為了幾個不同的小組。觀眾只能看到他跟隨的主人公的劇情,通過這樣的限制性敘事給觀眾留下了想象和豐滿劇情的空間。觀眾在觀演中,成為了主體,他在腦海中不斷地推理、思考、想象,深度參與到劇情的敘事當中。創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分—合—分—合這樣的敘事結構模式,讓觀眾在觀演中的思索不斷被驗證或者否定,最終呈現出一個故事。同時,這樣的方式,也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觀眾在一次觀看中,不能非常完整地知道整個故事的細節,這就需要觀眾二刷、三刷才能知曉,每次跟一個人物反復刷劇,最終得到故事的全貌。這樣的方式具有探索性,激發了觀眾的探索欲望。這也是當代觀眾的訴求,他們希望自己完成整個劇情,而不是被動接收。
2.《霧起江州》的空間設計
一部好的沉浸式戲劇需要一個好的空間設計。沉浸式戲劇不同于鏡框式舞臺,它是在一個立體空間中進行表演,所以就需要對空間進行設計。沉浸式戲劇旨在創造一個切實的、可感知的環境包圍觀眾,讓觀眾在“所創造”的世界中產生一種迷失感,并相信自己是劇目的一部分。《霧起江州》的空間設計與戲劇故事相得益彰,戲劇空間主要由民國建筑組成,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年代感,觀眾能夠在劇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到民國的時代氛圍,加之,跌宕起伏的諜戰故事——兩者非常契合。這樣的戲劇體驗是身臨其境的,特別是幽深的樓道,民國式的陽臺,打字機、電報機等,讓觀眾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受。

整個劇是在一棟建筑中進行,這樣的設計給導演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創作者必須合理設計每個演員的路線行進過程,又要考慮到每個場景的戲劇節奏,這樣才能環環相扣,否則,就會出現兩場戲不能相接的紕漏。此外,還要考慮到觀眾的觀看體驗,觀眾不是站在上帝視角觀看,他是被限制的,所以哪些劇情是觀眾可以看到的,哪些劇情觀眾是可以猜測到的,就需要精心設計,否則觀眾就會看得一頭霧水。沉浸式戲劇同樣需要一個戲劇高潮,并且讓每條線索上的觀眾都能感受到戲劇高潮帶來的震撼效果,這就更為困難。不過,整體來看,在戲劇情節的設計上,我認為編劇是下了功夫的,整體的觀看效果不錯,而在一些細節上還需要慢慢打磨,可以給觀眾設置一些小道具,比如馬燈、手電筒等等;還可以給觀眾安排更為具體的角色,比如秘書、打字員等等,讓觀眾能夠更加融入戲劇。

3.《霧起江州》的感官體驗
沉浸式戲劇需要帶給觀眾多重感官刺激。沉浸式戲劇不同于傳統戲劇,傳統戲劇帶給觀眾視覺、聽覺的刺激,但是沉浸式戲劇帶給觀眾的應該是立體、全方位的感官刺激,除了視聽之外,還需要增加嗅覺、味覺、知覺,充分調動觀眾的神經,才能讓觀眾沉浸在戲劇之中。
《霧起江州》的創作者們也在感官刺激上下了一定的功夫,開場舞會中,大家端起酒杯,觥籌交錯,在觀看戲劇的過程當中,味覺也能得到滿足。劇中,創作者在房間內噴灑了一些氣味,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戲劇氛圍。沉浸式戲劇中對于視聽的要求,要遠遠高于傳統戲劇,因為它是近距離的觀看,表演空間沒有傳統舞臺那么寬敞,所以在演員的動作設計上要求很高,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在聽覺設計上同樣如此,需要創作人員,精心設計,才能起到很好的視聽效果。沉浸式戲劇應該是立體的感官體驗,是娛樂、戲劇、休閑的結合。目前來看,雖然《霧起江州》設計了一些感官體驗,但是在這一方面還有些欠缺,需要增加一些體驗設計,讓整個戲劇更加好玩、好看。

沉浸式戲劇的特征,是文旅融合的一個重要路徑。《霧起江州》是重慶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文化和旅游融合不是簡單的把文化和旅游疊加起來,而是實現兩者創新性融合。《霧起江州》創新性地把枇杷山寶庫和沉浸式戲劇結合起來,受到廣大青年觀眾的歡迎,是值得珍視的一次藝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