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莉莉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群文化現象
“莉莉周觀影團”是重慶廣電集團資深媒體人周莉發起的一個藝術電影觀影社群。五年來,莉莉周在重慶電影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社群文化風景,形成了一道值得關注的社群文化現象。
五年來,莉莉周開啟的藝術電影之旅,是山城影迷們共同的心靈之約,莉莉周觀影團點映并組織觀看中外藝術電影共計130多部,協辦或參與組織了多個中外電影展或專場藝術電影放映,如:本土的重慶青年電影展,重慶先鋒藝術電影展等,以及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匈牙利、荷蘭、烏拉圭和國際戲劇影像展等多個國外電影展,舉辦了近兩百場觀影活動,有一萬六千多人(次)通過莉莉周看到了難得一見的小眾藝術電影和紀錄電影。
大家通過電影藝術那些有溫度的內容,小眾電影和紀錄電影這些有價值的藝術產品,通過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線上交流、線下互動共同參與有意義的活動,逐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看好看的電影,欣賞值得欣賞的文藝,通過電影看到不同的影像世界,成為影迷們共同的社群目標。
莉莉周引領山城影迷的“正向價值”
莉莉周對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對優秀的藝術作品的欣賞永不停息,對優秀電影,特別是藝術電影的向往,莉莉周凝聚文藝大咖們共同筑就的山城文化元素、鑄就了山城藝術高地。
在莉莉周,大家不只是看電影,而是通過看電影這樣的活動形式,更多的是團結和引領山城影迷逐步從娛樂消費到深刻思考,電影帶給我們的是什么?電影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在余秀華個人紀錄片《搖搖晃晃在人間》讓人看到了很多生命的啟迪和疑惑;紀錄片《生門》讓人看到了“由死向生”的戰斗;紀錄片《天梯》看到了苦苦求索;電影《王良軍長》中看到了重慶本土早期革命黨人的光輝形象......
莉莉周倡導的“正向價值”通過一系列電影呈現,把大家的觀念、精神、風氣、行為、習慣和文化等逐步統一起來,不像某些社群那樣看似有口號、有文化概念,但一直都只是一個概念,聽起來很美,卻被束之高閣,從未落實,但是莉莉周一直在落實她的正向價值觀念。
莉莉周提升了山城影迷的藝術追求
著名詩人李鋼在文藝電影《冬》觀影后說:“此后回想,那大概是一個小眾的、獨特的、形而上的活動。它是純粹的,安靜的,唯美的,有點兒不像這個城市的事情,它應該發生在另外的城市,或者,另外的時代。”作為一個知名的詩人、作家、書法家、漫畫家,李鋼老師對藝術的追求是很挑剔的,但是他對莉莉周的贊賞也是由衷的。
莉莉周的每一場觀影活動,都會引發朋友們對于人生、人性、孤獨、靈魂、藝術、生命等話題的探討,遠遠超越了電影與文藝的范疇。
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莉莉周點映了9次,還將導演范儉、主角余秀華邀請來重慶和影迷對話深度交流。
作家吳景婭認為:一個人孤單單看電影,與一群興趣相同的人共看電影,是有很大區別的。后者能把電影放大好多倍,加厚好多層。尤其是通過觀影后彼此的交流,會讓你看到幾十雙、甚至幾百雙眼睛里的電影世界,看到幾十個哈姆雷特立體地站在面前……這個或許就是莉莉周觀影團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它吸引人的魅力。
正如媒體人楊莉所說:跟隨“莉莉周觀影團”,我們看到了一部又一部小眾獨特、引人深思,散發人文關懷和藝術魅力的電影;因為“莉莉周”,我們在文藝之光靠近,一起穿越山川異域,感悟人世風物。
莉莉周拓展了山城觀眾的影像空間
一城之美,始于顏值,源自氣質。文化特色,是一個城市最獨特的氣質,也是最鮮明的特征。山城的氣質,就在像“莉莉周”這樣的社群文化中不斷積淀,因而優雅。
從詩意百城首映禮開始,莉莉周帶給了山城觀眾一個絕不雷同的影像空間。
懷舊是一個城市的情懷。電影也是如此。不管是組織通遠門的“香茗品影誼、放映舊情懷”的新年懷舊電影影友聚會,還是經典電影《阿飛正傳》復映,以及《江湖兒女》的明星見面會,莉莉周讓山城觀眾在懷舊中體會到溫暖。
莉莉周在精選點映影片時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一,極力推薦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難得精品,敢于選擇一些看起來并不熱門的中小成本新片。如鄭大圣的《村戲》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劉苗苗的《紅花綠葉》等等。
沖破地區、國家、民族界限,選擇影片,豐富和拓展了山城觀眾的影像空間,通過一扇一扇不同的窗口,展示了不同的世界景象,也讓重慶以更加寬容、包容的博大情懷接納世界和融入世界。從史詩巨作《裘力斯·愷撒》,電影《心靈暖陽》《綠皮書》《女王召見》《維莉蒂安娜》《癡夢芭蕾》《在我遺忘之前》、《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等那些曠世神作到《波提切利?佛羅倫薩和美第奇家族》《梵·高:畫筆下的烏云和麥田》《神秘的印象派》的美學傳奇......拓展和豐富了山城觀眾的影像空間,在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中成績斐然。
莉莉周敢于打破傳統,把藝術展覽和電影放映相結合,開啟了電影呈現的另外一種方式。今年5月攜手悅來美術館,多次組織參觀著名導演黑澤明的畫展,之后又組織觀看了和畫展相關的《夢》等電影的觀看并邀請三位行業專家映后深度交流,開啟了莉莉周畫展+電影+映后交流的新的看展觀影模式。
莉莉周激發了社群成員的原創動力
莉莉周,凝聚了一群真正有思想,有集體美學意識和正義之義的觀影隊伍,這些“正向價值”的人員聚集,是一座城市集體審美的聚集。社群成員在電影欣賞品鑒作品本身的同時,創新了價值觀點,每個觀影者,在不斷豐富和創造作品和作品以外的價值觀念。
每一次觀影后的交流碰撞,編輯、導演、演員及觀眾之間總能激起一些波瀾。開通“莉莉周影藝”微信公眾號就像自由電影學者,多所國內外院校和研究機構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員周鐵東所說:“莉莉周觀影團”讓幾乎“無家可歸”的藝術電影人和藝術電影迷互相找到了“娘家親人”,是在廣結一個功德無量的善緣,為藝術電影的生存與發展另辟了一條蹊徑,并已具備可持續發展態勢。
重慶電影集團出品的《幸福馬上來》重慶首映,莉莉周點映《幸福馬上來》20多場,其中一場在重慶最大的越界影城LUXE環球店舉辦,700多影迷共同觀影,創造了莉莉周點映影廳最大觀眾最多的觀影紀錄。莉莉周在大力推廣《幸福馬上來》之后,去年又重點組織點映重慶電影集團出品的《99萬次擁抱》和《王良軍長》。兩部電影都精心組織了特別點映、超前點映和映后深度交流,組織高質量影評文章在重慶日報、華龍網等主流媒體發表,為推廣本土電影事業發展,活化本土英雄人物,起到了積極的宣傳推廣作用。參與其中的觀影者,搖身一變成了評論家、鑒賞家、宣傳員,社群成員的原創動力被激發,“我有話說”“我要說幾句”逐漸成為“莉莉周映后”不吐為快的口頭禪,社群成員的歸屬感、責任感充分體現出來。
期待更多的“莉莉周”可以復制出來
莉莉周從開始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發組織起來,參與進來,共同成長,不斷壯大的一個社群隊伍。“莉莉周觀影”在品牌運營和“意見領袖”方面做了一些很好的嘗試。參與觀影的觀眾是最好的“意見領袖”,因為作為社群文化的倡導者,莉莉周就是在推動電影事業發展中把對作品的鑒賞和評判權力交給觀眾,交給能夠引領群眾審美的智者。作為品牌的運營者,莉莉周要做的就是把好的電影推薦給大家。這樣的模式被電影人和電影迷雙方接受。
作為一個文化現象,我覺得莉莉周的模式是可以復制的。不但可以進行地域復制,還可以在成員中建立垂直的地域化社群。不但可以復制電影,還可以復制其他文藝門類。不但可以復制文藝現場本身,還可以延伸社群的范圍,比如在觀影的主文化背后衍生影評等社群亞文化因子,接駁“電影改造”等新的思維革命等,刺激成員或者成員以外的原創自覺。
這樣大大小小、芳菲芬芳的社群文化,點綴我們的城市,那么我們的城市一定更加璀璨,多姿,絢麗,繽紛;而且冷靜、達觀、率直、坦誠。因為,我們經過很多的思想洗禮,有良好的社群意識,欣賞所有的美,包容所有的觀點,也有自己獨立的堅持和韌性,并且被大眾,被世界所熟知和認同。
(文/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