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音樂·為你寫歌?|?西政師生原創MV《比翼》演繹“七夕”千年浪漫
2022-08-04 17:34:11 來源:重慶文藝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通訊員 馮穎)“流年易逝,韶華最易更替;金釵玉梳,想簪住你發髻……”今年5月,新華社報道蘇州虎丘路東吳家族墓中出土的“比心”金釵,被考古專家推斷或為孫策和大喬的愛情信物。在這枚精美的金釵上,兩只鳥兒短喙相銜、頭頸彎曲,組成了心的形狀。鳥首金釵曾經為誰擁有?又是為誰佩戴?曾見證過怎樣的故事呢?專家認為,它可能與孫策和大喬有關。

封面16比9 03

成對的鳥兒組成現代人感知里的愛心,或許是偶合。這處家族墓中還出土了比翼鳥、交頸鳥、童子等造型的金質串飾以及指環,均隱喻著浪漫與深情,千年后溫柔依舊,驚艷著今日的時光。

中國傳統佳節——七夕到來之際,來自西南政法大學的師生受此啟發創作了歌曲《比翼》,用音樂演繹這份傳承千年的中國式浪漫。歌曲主創、西南政法大學學生姜太宇表示,大喬與孫策在刀光劍影中的浪漫愛情故事,馥郁流轉千年,至今讓人追憶與向往。于是,在七夕之際,我們希望以一首《比翼》祝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深情綿長。

MV的創作通過穿越古今的拍攝手法,從中國古典文化歷史教學課堂穿越回三國時期,通過一件金釵展現的浪漫愛情故事,展現了當代青年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贊美和認同。

“夜闌猶剪,醉燈花夢里,月依依,與你入夢,比翼……”1800余年的光陰流淌而過,他和她的許多往事已被歲月悄然掩藏。而釵頭相依的雙鳥卻仍熠熠生輝,紀念著他們之間的溫柔繾綣,讓這份浪漫歷盡千古,永恒不朽。

該MV導演、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安鑫表示,該MV的創作旨在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傳播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引導青年學子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安鑫介紹,近年來,西南政法大學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文化育人方面努力創新探索,在慶祝建黨百年、建團百年等重大節點,組織師生先后推出了《風華》《丹心歸處》等原創中國風歌曲MV,引起了廣泛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