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一年四季 ,二十四時;風景更迭 ,各美其美 ;手握剪子 ,紙呈其意;穿梭其間 ,感潤于心。
每個節氣都是一首詩,一首民間小調,是斗轉星移中的百姓煙火,是四季更替里的柴米瓊漿。今推出“剪紙說節氣”欄目,邀請重慶市非遺剪紙傳承人,“剪裁”節氣故事,展現非遺魅力,用大地上蓬勃生長的詩行吟誦民族血脈里的基因故事。

(詩詞)
《早發》
唐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
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
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
(簡介)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7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
(氣候)
寒露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征,如俗語所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贝藭r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秋季,南方地區氣溫持續下降,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也開始飄雪。海南和西南地區此時一般是秋雨連綿,少數年份江淮和江南地區也會出現陰雨,對秋收秋種有一定影響。

(農事)
對于農民來說,寒露是帶來豐收喜悅的節氣,秋收作物先后成熟。此時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如棉花處于收獲集中期,精收細摘是優質的保障?;幢钡貐^陸續進入油菜、蠶豆等作物的適宜播種期,農人須抓緊有利天氣播種。正如農諺所說:“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閑”“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
(物候)
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說:鴻雁排列成隊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而貝殼的條紋、顏色與雀鳥相似,以為是雀鳥變成的;此時菊花普遍開放。

(習俗)
寒露有登高賞菊、斗蟋蟀等習俗。
登高賞菊
寒露和霜降節氣,時值農歷九月,人們一直保持著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山區層林盡染,游人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農歷九月又稱菊月,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登高賞菊成了這個時節的樂事雅事。

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蟋蟀的高潮期。蟋蟀也叫促織,聽見蟋蟀叫通常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也就是“促織鳴,懶婦驚”,《詩經·七月》中的“九月授衣”也是這個意思。
秋釣邊
在南方,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不僅適宜出游、賞菊,也是釣魚的好時節。此時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曬不透,魚會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因此有“秋釣邊”的說法。
飲菊花酒
寒露節氣接近重陽節,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一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也稱作“長壽酒”,味道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等功效,飲菊花酒也寄托著人們祛災祈福的愿望。

特別鳴謝: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 重慶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堰興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徐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