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映80多部藝術電影,舉辦近百場觀影活動,近萬人次從中感受到藝術電影的獨特魅力……這,就是莉莉周觀影團在3周歲之際交出的“成績單”。
▲《村戲》映后交流會。
點映一部好電影,邂逅一群真朋友。9月19日,莉莉周觀影團三周年答謝觀影會將舉行。觀影會前夕,莉莉周觀影團發起人、重慶資深媒體人周莉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說,3年來,莉莉周觀影團不斷壯大,匯聚了上千位影迷,其中有眾多社會知名人士。
▲《天長地久》映后交流會。
觀影結束后,影迷總會交流感受、撰寫影評。一句句真切的感受,一個個真誠的文字通過莉莉周觀影群、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傳播開來,不僅讓小眾的藝術電影得到更高關注,更潛移默化間提升著市民的藝術品位和這座山水之城的藝術氣質。
請親朋好友觀影
為藝術電影搖旗吶喊
“愿你們永遠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前不久,著名演員鄧婕給莉莉周觀影團錄制了3周歲祝賀視頻,表達對觀影團的期冀。
點映一場電影,需要做大量溝通工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很多人不解,周莉為何要發起觀影團,為藝術電影吆喝?
時間回到2016年7月。
“有電影、有朋友、有氛圍……感謝你為藝術而來,感恩你為我而來!”翻出周莉2016年7月13日凌晨1時56分發的一條朋友圈,照片中,周莉笑靨如花,影迷熱情洋溢——這是7月12日,他們在觀賞完電影《冬》之后拍攝的。
《冬》是周莉組織影迷觀看的首部藝術電影。周莉介紹,《冬》的導演邢健畢業于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憑借執導的這部電影獲得第3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電影院幾乎沒為這部電影排片,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讓更多人看到。”
“請大家觀影,是為了把這部影院幾乎沒有排片的電影分享給大家,為這部具有高度藝術性的電影搖旗吶喊。”周莉說,她的生日正好在7月,請親朋觀影讓這個生日過得特別有意義。
▲2016年7月12日晚,周莉首次組織朋友觀看藝術電影,圖為朋友為她送上鮮花。
正如周莉所言,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中的境遇較為尷尬。如2014年11月28日,獲得多項大獎的《推拿》首映,但全國排片率僅為3.05%,影片首映日全國票房僅為68萬元。
“熱愛藝術有文藝情懷的你想看電影《冬》嗎?你報名,我請客!”2016年7月8日,周莉發出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讓周莉意想不到的是,有100多位朋友報名觀影,影廳不得不從可容納七八十人的小廳升到了容納150人的大廳。觀影結束后,影迷們沒有立即離開,而是暢談觀影感受。
著名詩人李鋼有感而發:“選擇這種方式度過自己的生日,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以前聞所未聞。所以對我來說,這是很意外的一天。此后回想,那大概是一個小眾的、獨特的、形而上的活動。它是純粹的,安靜的,唯美的。”
周莉說,藝術電影詮釋的主題往往是道德、幸福、愛、生死觀和自由等,每個人觀影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分享觀影感受是一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這是十分有趣、有意義的。
“原來這么多朋友喜愛藝術電影,這讓我十分感動、十分意外。”周莉說,這讓她萌生了組織一個觀影團的念頭。經過一年醞釀,在影迷的積極支持下,莉莉周觀影團于2017年7月正式成立。
一部電影點映9場
觀影之后數日仍在熱議
經過3年發展,如今的莉莉周觀影團已匯聚上千位影迷,并建立起多個微信群、開通“莉莉周影藝”公眾號。
莉莉周觀影團經常組織影迷赴各影院參與電影點映和交流活動,電影放映結束后,微信群又成為交流觀影感受的平臺。而公眾號,則將影迷觀影感受記錄和保留下來,久而久之,匯聚成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觀眾能在重慶看到這么多藝術電影非常幸運,希望觀影團組織越來越多的放映,讓本地電影文化生活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前衛。”《搖搖晃晃的人間》導演范儉也為觀影團錄制了祝賀視頻。
《搖搖晃晃的人間》是由范儉執導,以女詩人余秀華為主角的紀錄片,于2017年7月2日開始點映。
7月2日在渝舉行的“《搖搖晃晃的人間》百城首映禮”,受到影迷追捧。周莉回憶,首映禮的信息在朋友圈發出幾個小時后,150人廳的電影票售罄,升至260人的廳后又很快滿場,影院不得不關閉購票通道。
由于首場點映影迷反響特別熱烈,后來,在周莉的組織下,《搖搖晃晃的人間》又在渝點映8場,還將范儉、余秀華邀請至重慶,和影迷現場交流。
“這對小眾的藝術電影傳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范儉表示。
▲周莉(中)和《搖搖晃晃的人間》導演范儉、主角余秀華合影。
城市的成長,不僅僅需要有高樓的顯象,更需要有心靈的安放。一場藝術電影,對影迷而言,就是一頓值得品味的文化大餐,就是一次讓心靈翱翔的精神之旅。
2018年3月17日,莉莉周觀影團又將被譽為“2018年度最不容錯過的華語電影”《村戲》首映禮帶到了重慶,受到觀眾一致好評。為滿足因故錯過和意欲二刷的影迷們的需求,周莉發起了4月1日《村戲》的第二場點映,影票又被一搶而空,供不應求;于是乎,不得不再次發起第三場(4月9日)的點映活動。最終,該電影共點映4場。
周莉笑稱,有時電影放映結束后,影迷交流特別熱烈,觀影之后的數日,群里還在討論電影的藝術美感、分析電影的表現手法,“電影放映結束仍不散場,這是莉莉周觀影團最大特色。”
周莉感嘆道,選擇好的片子、尋找對的觀眾、跟電影院溝通、制作現場海報、主持放映后的交流,以及將影迷撰寫的影評收集、整理、編輯好發布在“莉莉周影藝”公眾號都比較稿時耗力,“但是如果因為我的努力和義工的協助,使一部部獲得國際國內大獎,而影院排片很少甚至零排片的藝術電影能夠呈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坐在電影院里感受到這些電影的價值和力量,讓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藝術電影里相遇、相聚、相識、相知,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搭建一座橋梁
期待為電影市場輸送更多新鮮血液
莉莉周觀影團不僅是一個組織影迷觀影的平臺,更是一座橋梁,讓影迷通過觀影不斷成長,不斷發現自己的潛力。
“在參加莉莉周觀影團點映之前,我自己堅持畫分鏡、拉片、寫劇本,處于一個自我學習的階段。而在加入觀影團之后,與點映創作者的直接溝通,增強了自己獨立創作的決心。”《白晝螢火》聯合編劇、聯合導演閆立平說,更值得慶幸的是,他還在觀影團里認識了編劇朋友,后來一起創作了《北口》劇本。
去年4月初,閆立平的好朋友左志國導演的《云霧籠罩的山峰》計劃在重慶點映。閆立平聯系周莉后,觀影團積極幫忙推廣并組織觀影。點映當天,影廳爆滿,導演倍感欣慰。
專業的觀眾對于電影文化和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力。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文學系主任范倍說,莉莉周觀影團的成員有不少是專業水平很高的觀眾,而且將來也一定會有專業的電影人從觀影團里走出來成為編劇、導演,成為電影制作者。這就是觀影團對于電影行業和電影文化的重要作用。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教授黃晟說,周莉以自己的執著、熱情、情懷,為一群人推開了一扇欣賞美麗人生的窗。
從藝術電影發展角度來看,電影學者周鐵東認為:“莉莉周觀影團讓藝術電影人和藝術電影迷互相找到了娘家親人,為藝術電影的生存與發展另辟了一條蹊徑。”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莉莉周觀影團也在從一定程度上助力重慶電影事業發展。
近10年來,以重慶電影集團成立為起點,重慶逐漸成為全國電影人備受關注的一個城市,每年約有200多個劇組在重慶取景拍攝。《一九四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少年的你》等電影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影片中重慶鮮明的空間感與立體感、獨特的方言表達,加之符合電影氣質的城市景觀,構成了一種真實而又藝術化的“渝派”電影類型,成為獨特的重慶影像表達。
重慶市電影家協會主席黃翔表示,重慶是電影事業一片充滿夢想和無限可能的“寶藏之地”,固然我們還有創作能力不足、產業鏈條欠缺、從業人員較少等不足,但像周莉一樣,為重慶電影事業的點滴進步做實事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用行動推動了重慶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和影視文化生態建設,他們用自己的微光點燃了重慶的電影夢。”
“我是被大家推著走的。”周莉說,期待莉莉周觀影團涌現更多導演、編劇、影評人,共同助推藝術電影的發展,為電影市場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圖片和視頻由“莉莉周影藝”提供)
重慶日報記者 趙迎昭 實習生 胡雨彤
主管: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主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556d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ICP備案:渝ICP備11000637號-21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