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泰涌
王雨終于回歸“正途”了。
以前我對王雨的身份認知是有些模糊的,中國的超聲醫學專家和博士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知名作家。這讓我在寫上一句話時很猶豫是該用逗號還是用頓號。
他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長篇小說《填四川》,以及32集同名電視連續劇,讓王雨成為諸多媒體訪談的紅人。加上他隨后的長篇小說《開埠》《碑》“重慶移民三部曲”的推出,給王雨貼上了一個“移民”作家的注釋,有年輕的媒體記者嘆息,他怎么不寫醫療題材的小說呢?太可惜了。
我是比較關注他的作品的,好多年前他就寫了描寫了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艱難、困惑及發展前景的長篇小說《飛越太平洋》,“你那時應該還在上小學。”見年輕記者欲辯,我又說,“他還寫了醫療和房地產業欣慰與困惑的長篇小說《血緣》。”記者不服,“他為什么不寫現在的醫療?”
再見到這位年輕記者是在《產房》電影的首映式上,我們均笑而不語。《產房》是根據王雨短篇小說由他自己改編的,從名字就知,王雨的創作終于“回歸”了。
王雨這短篇小說原名《護士長》,《小說界》2015年6期發表時更名為《產房》,其劇本發表于《中國作家》(影視)2018年7期,獲得了“重影杯”第九屆電影劇本一等獎,證明了原著的厚重。
影院燈光熄滅,我的心就一緊,故事是從一個產婦羊水栓塞死亡開始的,產婦死亡,職業醫鬧登場。何等熟悉的場景!我想起了第一次和王雨打交道時的場景,那時我也是一名年輕的記者,正是因為一位羊水栓塞的產婦死亡而去醫院采訪,王雨是院方領導,接受了我的采訪。當記者之前我也是一名醫生,醫學常識還是具備的,經過實地采訪,我決定回避產婦死亡這一醫療糾紛,而是在報紙上寫了一篇有關羊水栓塞病情如何兇險,目前國內外臨床救治成功的案例幾乎是奇跡這樣的科普性報道,但是,這也引起了一些人對報社的圍攻。現在,呈現在了銀幕上。
這部電影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卻又超越了現實,我的思緒不由得自行進入了蒙太奇狀態。二十多年前醫學院畢業后,我分配至一家三甲醫院當外科醫生,幾個月后辭職,辭職的原因除了年輕氣盛,更因為醫院“下蛋”,按鬧分配,越鬧越有利益。有的患者竟然口口相傳,對醫院的投訴,無論是否查實,亦可減免部分醫療費用,因為醫院為了創等級必須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我相信人性本善,將心比心,絕大多數患者是懂感恩的,但利益也驅使有的人私心膨脹,所以,哪怕我這樣一個毛頭醫生謹小慎微、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還是遭了投訴,氣得我脫了白大褂準備和這患者家屬干一架。后來我真脫白大褂當了記者,聽到看到更多,這才發現,醫患關系中,患者是弱者,醫護人員也是弱者。
王雨聚焦風口浪尖的婦產科護士長肖春(范艷飾演),是一招險棋,要么落入俗套,要么成就一部好作品。要成就一部好作品,沒有長期真實的醫院生活經歷,沒有對醫護人員的共情,沒有對患者的醫者仁心,沒有對職業醫鬧的不退讓,很難。王雨這位斜杠人物,與導演郭琦、制片人劉崗和劇組共同完成了這部好作品。
銀幕鏡頭變換、場景切換,小說變成了《產房》電影,說明了小說的成功。而電影如何?作為重慶本土拍攝的這樣一部故事片,所有的場景都是我們生活著和熟悉的,而重慶的諧劇名家凌淋所飾演的醫務處長常常讓觀眾“跳戲”,總會去想《街坊鄰居》里的“為民醫院院長”怎么突然就成了醫務處長呢?還有很多熟悉的重慶地產“明星”,在電影里飾演了不同的角色,親切,接地氣,真實,感人。正是電影起落的情節和這些小小的幽默,影院中的觀眾才笑中含淚,淚中有笑。
觀看首映式之后,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當我們今年經歷了太多悲情大愛的感動之后,現在,我們需要這樣一個真實而溫柔的撫慰。”
主管: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主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www.556d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ICP備案:渝ICP備11000637號-21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