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賴永勤
重慶近百年歷史在國際國內所處的重要地位和發揮的特殊作用,一直為史學家和藝術家們所關注,該怎樣正視、反映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反映近百年重慶近代史為中華民族發展史留下的深深印記和產生的巨大影響,客觀地講,長期以來,重慶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對之做出比較完整的詮釋,更沒有對這一重大歷史階段所彰顯的城市之魂,給予應有的關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深的遺憾,它不僅有負于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的人民,也有負于藝術家們自身應該承載的責任和使命。

值得慶幸的是,由重慶本土藝術家創作的話劇《朝天門》,通過世居在朝天門陸氏家族命運沉浮的動情講述和若干藝術形象的塑造,不僅對近百年的重慶近代史進行了藝術的解構,成功地塑造了陸懷義一家、柳至善父女、王大拿父子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大河般的重慶之魂,在創作思想和藝術探索上實現了一次真正的跨越。我們有理由為這部作品喝彩,為重慶的藝術家們喝彩。
三個精心裁取的歷史橫截面
話劇《朝天門》精選了3個歷史的橫截面,即1911年,1927年和1938年,這恰好是最能凸顯重慶近代歷史的3個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它不僅為本劇提供了飽滿的創作空間,也讓我們回歸到了那個不敢忘卻的特殊年代。
1911年,風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根基,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時代的巨變深深地觸動著這座城市的肌體和神經,各種社會矛盾的相互交織,各種不同人群的命運走向,形形色色人物的變幻沉淪,這一年份的圈定,讓全劇有了厚重的基調。
1927年,重慶有了建市的設想和構架(將商埠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市政建設也隨之啟動,相對閉塞的內陸重慶開始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改造,為重慶向近代化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初步確立了重慶作為中國西部地區和長江上游大城市的基本格局。這一年份的選取,對于全劇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讓我們在歷史的進程中觸摸到了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這是中國近代史和重慶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對中國抗日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重慶的整體格局產生了巨變。在此期間,重慶人民飽受戰火的創傷,也在戰爭中經受住了考驗。這一年份的選取,不僅最能凸顯重慶人的性格特征和頑強意志,也最能彰顯重慶的城市之魂。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話劇《朝天門》在創作上的精巧布局和獨具匠心,三個歷史橫截面凸顯了洶涌澎湃的歷史風云,為全劇打下了深厚的歷史底色。
一個心系國難民憂的家族
如果說將話劇《朝天門》的故事地點置于朝天門,體現了本劇豐厚的人文底蘊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而精心塑造的陸懷義以及他的一家,則表達了本劇的高遠立意和價值取向。一個家庭的命運總是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從古到今概莫能外。陸懷義一家的命運,其實也是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折射。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一個敢擔當、守信用、有正義和心系國難民憂的家族,也是重慶耿直豪爽、熱情樂觀、堅忍不拔群體精神的濃縮。
在辛亥革命時期,當陸懷義的二兒子陸大河深受思想先驅鄒容革命思想的影響,為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觸犯了朝廷不幸招來殺身之禍,陸大河即使面臨殺頭的危險,也能夠做到臨危不懼,并敢于犧牲自己保全全家,體現了陸家敢擔當的家風;陸懷義的大兒子陸南山為發展自家的航運事業與洋人公司合股經營小火輪,遭到了父親陸懷義的反對,作為孝子的他寧愿遭到父親嚴厲的呵斥,也不愿意單方面毀約,體現了陸家守信用的家風;陸家的兒媳柳毓秀,在發現自己的丈夫陸小河充當了漢奸,在關鍵時刻毅然向公爹舉報丈夫的可恥行徑,從而保證了抗戰物資的安全運輸,體現陸家的正義感。

本劇濃墨重彩的主人翁陸懷義,更是集“敢擔當、守信用、有正義、心系國難民憂”等優秀品德于一身,盡管他算得上朝天門首屈一指的巨富,仍體恤弱勢群體,時時處處都閃爍著一顆慈善的愛心;在抗戰期間,他積極運送抗戰物資為國分憂;尤其是當他得知小兒子陸小河賣身投靠充當了漢奸時,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敢于大義滅親,親自處決了陸小河,那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可謂叩人心扉,“家貧時孝道,國難辨奸雄。我們陸家犯再大的錯,也不能做賣客,更不能當賣國賊!陸小河,老子要你的命!”
需要指出的是,話劇《朝天門》在塑造陸家群像時,沒有用硬貼標簽式的手法強加在他們身上,它嚴格遵循了藝術創作的規律,或將其安插在矛盾沖突的重要時刻,或置于相互交織的愛恨情仇中,塑造的人物既符合基本的邏輯推理,又飽滿生動,從而使全劇既有清晰的歷史脈絡,又有充分的人性關照,藝術質量得到了基本保證。
一顆鐵骨錚錚的重慶之魂
“開門必見山,出門必渡水,山里人,江邊客,船夫性,人豪爽,性剛烈?!边@是陸懷義對他的親家柳至善說的知心話,也是解開全劇的一把鑰匙。如果將本劇比作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詩,這句話就是“詩眼”,讓我們從重慶人的生存環境、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領略到了重慶人群體的性格特征和內在氣質。一個城市的群體性格特征和內在氣質,也是城市之魂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兩江交匯的朝天門,具有深厚的人文積淀,為重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大作用,它是重慶最有影響和最具特色的地標,在重慶人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話劇《朝天門》對重慶百年近代史的追述,讓我們深受感染和啟迪。
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它在記錄這座城市的發展進程、歷史事件、氛圍特征、群體人格和人物命運時,也記錄下了他們的期冀、抱負、光榮和夢想,從而形成了屬于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這是一座城市最珍貴的財富。應該看到,保存好城市的文化記憶,無異于保存好了它的生命源頭和文化母體。生命源頭的質量決定著它的肌體質量和未來走向,文化母體則是一座城市氣質和魅力的主要構成。反之,如果讓一座城市喪失文化記憶,無異于文化斷代,不僅無法支撐一座城市的精神骨架,還會導致一座城市品格的匱乏和靈魂的缺失,一座城市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此。
從這個意義上講,話劇《朝天門》對重慶近百年歷史的重新演繹和精彩呈現,既讓我們重新拾回了一份珍貴的文化記憶,也彰顯了值得大書特書的重慶之魂。正如本劇導演傅勇凡所言:“希望通過這個戲,讓觀眾能體會到我們主創想表達的一種文化、一種傳承、一種精神,歸納起來就是一種責任?!?/p>
我們要感謝劇作家王逸虹、王彩練在藝術創作上的勇于探索,他填補的不僅是創作題材的空白,更是歷史的空白。我們還要感謝重慶話劇團這個有著優秀傳統的演出團隊,感謝話劇表演藝術家郝鵬壽和整個劇組的傾力付出,尤其是郝鵬壽,他以飽滿的熱情和對角色的深刻理解,讓舞臺上的陸懷義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我們更要感謝這一劇目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他們對歷史、時代和未來的使命責任感令人感佩。
我們還應同時看到話劇《朝天門》種種不足與瑕疵,它離一部經典作品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好在它已經具備了基本成熟的輪廓,相信它會在以后的不斷實踐中日臻完善,成為像北京人藝《茶館》那樣的“站得住、立得穩、傳得下”的傳世佳作。
我們期待著!
附:話劇《朝天門》,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創作劇目,入選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展演和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終評劇目,入選第二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榮獲重慶市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舞臺藝術作品類第一名,榮獲第七屆“重慶藝術獎”戲劇類作品第一名,獲第十屆中國話劇金獅獎。
作者:賴永勤,國家一級文學編輯,全國百優廣播電視理論人才,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重慶文旅委特聘專家,重慶廣電集團節目評審。
供圖:重慶市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