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藝節 | 舞動山川 神州歡愉 喜觀“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類終評”
2025-09-28 16:53:44 來源:重慶文藝網

秋分時令,是我國國家層面設定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欣逢佳節之際,文化和旅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活動。“群星獎”是我國群眾文化領域的政府最高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本次評選在川渝兩地舉行,激起巴山蜀水共歡騰,川渝選派了三支代表隊參加了廣場舞比賽,筆者有幸觀看了終評演出,與所有參與者、觀看者一樣,感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愉悅。

源遠流長 方興未艾

廣場舞在我國是一門新興的群眾文化藝術形式,其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應運而生,是中國群眾自發組織的以健身娛樂為目的,在公共場所伴隨音樂進行的集體舞蹈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多樣性。通過本次參加終評的34支代表隊的演出,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當代中國廣場舞的無窮魅力。最為突出的當數人民性,各民族舞蹈元素的多元有目共睹,涵蓋了民族、現代、街舞及外來舞種,輔之以鼓點為主的高分貝、節奏強的音樂,具有直擊人心、振奮精神的文化力量。從34支隊伍的表演來看,廣大觀眾確實從中感受到當代中國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當入場音樂《太陽出來喜洋洋》響起,在參與活動的所有人心中,當即激蕩起了喜悅幸福的浪潮,營造出濃烈的演出氛圍。

6301165e3d10430da3bee8ca9cdf41c3

本次廣場舞的表現形式是新穎別致,從參與表演的人員構成上看,男女老少,以年輕人居多,與目前社會參與者以老年人居多截然不同。陜西省選送的《鼓舞聲聲迎盛世》(橫山老腰鼓)中,出現了一支少年隊伍,激情四射的腰鼓表演,引起了全場觀眾的共鳴,喝彩之聲不絕于耳,人員的構成,突顯出不同年齡段群眾的審美傾向。這次表演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源遠流長的,節目涵蓋東西南北去來今,直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薪火相傳 推陳出新

脫胎于巴渝民歌《高粱桿兒節節甜》的廣場舞節目《幸福生活節節甜》出現了多種版本,這次出現在舞臺上的,是由九地聯隊代表的全新版本。舞蹈由“川江號子”引入,展示新穎的肉蓮宵廣場舞。蓮宵又稱“錢棍舞”,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間舞蹈形式,四川遂寧的蓮宵舞據稱創始于唐代。巴渝地區流傳,也有數百年之久,城口地區于2009年將蓮宵申報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蓮宵在舞動中發出悅耳動聽的金屬聲音,據說能招財進寶,給人帶來好運,肉蓮宵以擊掌顯露出巴渝兒女的豪氣。多人參與的《幸福生活節節甜》一直被人看好,能否獲得評委的首肯,還要憑借表演現場的精彩程度來決定。另一場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選送的《“渝”快起舞》也是一場極具當代感的舞蹈,歌曲選用早年流行于渝東南地區的民歌《黃楊扁擔》,這是一首流傳了半個世紀經典的重慶民歌,樂曲緊扣“舞動巴山渝水 共繪時代新篇”的主題,以廣場舞載歌載舞的形式,酣暢淋漓地展現出了巴渝兒女熱愛家鄉,熱愛新生活的“愉”快心情。舞者肢體語言奔放豪邁,遂意地在舞臺上縱橫開合,歌舞相融,相得益彰,贏得了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4109ade345eb429bbce3048425b8d05e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廣場舞。來自全國各地的舞蹈隊伍,都代表了當地的最高水平,傳遞出各地域、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信息。漢、藏、蒙、滿、壯、苗、朝鮮、鄂倫春等民族廣場舞異彩紛呈、美不勝收,觀眾贊嘆連連。最后出場的是陜西選送的《鼓舞聲聲迎盛世》,向觀眾展示的是橫山老腰鼓的動人神韻。橫山老腰鼓與著名的安塞腰鼓同根同源,安塞腰鼓早在2006年就進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橫山腰鼓肇源于明代中期,是當地人為祭祀、求雨、過節等舉行的群眾性社會活動,體現的是農耕文明中人的精神信仰。舞蹈分文、武和文武結合三種,舞動起來大氣磅礴、撼天動地。這支隊伍中,加入了陜西省文化館STC少兒舞團助力,為節目增色不少,展示出老橫山腰鼓舞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整體姿態。與各地廣場舞一樣,向觀眾展露出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全新的舞蹈形式的節目。

2000184d6bde4a799c535c935758a229

舞之蹈之 金鼓伴之

我注意到,各地在選創歌舞內容的時候,都注意到了其思想性和藝術性諸方面的高度融合,群眾性文化活動有其突出的人民性、歷史性、美學性和藝術性,廣場舞更具有集體、自娛、隨意、直接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精心選材,精心排練,精心演出環環相扣的節目,才能向大眾呈現出一部完美精彩的廣場舞作品,而其美學價值,也寄寓于相對完整的思想、藝術表現之中。好的廣場舞像一篇美文一樣,“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注重娛樂以外,還應當“偏于豪放,不廢婉約”,進而帶給觀眾怡情蕩志美的感受。這次各隊演出所選取的歌曲,以民歌居多,民歌是來自于人民大眾,反映的是人們的現實生活。生活是五味瓶,是七色光,“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這次我們從演出中看到,有的配曲加入了現代音樂元素,有嘻哈說唱,有各種戲曲,舞蹈肢體語言上有許多創新,傳統的水兵舞、壩壩舞、佳木斯舞步等也出現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形式,相信今后還會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

34fbebdb57d04785bb86133bd4d0f7e7

從參演各隊的服裝上,也帶給觀眾不同的美的感受。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都美艷無比,期待在下次廣場舞盛會上,能夠看到更多著民族服飾的演出隊伍。重慶市選送的《“渝”快起舞》隊著土家族服裝,配曲《黃楊扁擔》很有民族特色。大家知道,重慶是移民城市,而土家族是重慶的原住民族,《黃楊扁擔》由土家族作者嚴思和創作,1958年由朱寶勇首唱后,經李雙江、姜嘉鏘、閆維文等多次演唱,早已蜚聲華夏,歌曲生活氣息濃厚,以挑擔勞作為題材,歌唱源自生活中的美好,多年以來,就是重慶秀山花燈音樂的核心樂章,喜歡音樂的人都能夠隨口哼唱出來。這類以人民性為主要內涵的音樂作品歷久彌新,具有極強的美學研究價值。

上海選送的《一起跳舞吧!》是同名輕舞劇的廣場舞微縮版,舞者衣著現代,色調統一,意在表現當代青年在職場與理想追求中的生活狀態,詼諧的風格中,融合恰恰、探戈、街舞等。舞蹈元素,突破傳統敘事手法,用舞蹈傳遞出都市生活中應當保有陽光、快樂的核心理念。

整部編排另辟蹊徑,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北京選送的《我愛北京》京腔京韻,有北京二中等三所中學參團演出,表演中充滿了青春氣息的節目。內蒙古選送的《歡騰鄂爾多斯》將非遺民歌與“盅碗筷”蒙古舞融為一體,形成新的廣場舞樣式。海南的《椰殼噠噠幸福來》表現出南國風情,有16歲少年團參與表演,從而也增添了加分的優項。

來自各地的34件作品,31省(區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優秀廣場舞齊聚重慶,用舞步踏響時代節拍,群雄共逐第二十屆群星大獎,譜寫出了一部中國廣場舞新的時代華章。

山鳴谷應 巴渝歡騰

據相關部門介紹,本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完成后,部分參評節目將分成三組,前往重慶市的多個區縣,開展惠民演出活動,讓更多的重慶群眾近距離感受我國多民族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每一支廣場舞都是地域文化名片的呈現。這也是特別值得期待的人民文藝為人民的重要舉措。同期,國家公共云也對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演出進行了全程直播,廣大群眾即使不在現場,也能觀看到每場演出,感受到現場氣氛之熱烈。

看完三十四場廣場舞演出,走出重慶市體育館,大田灣體育場外,眼前一片華燈璀璨。當晚參加演出的隊伍,紛紛來到標注有活動名稱的巨型裝飾牌下合影留念,四周圍滿了用相機、手機拍照留影的群眾,他們將自己拍攝到的精彩瞬間,發給身居各地的親朋好友,與他們共享這難得的全國廣場舞群星盛會,當時的場面十分感人……我乘興沿大田灣體育場走了一圈,沿途經過,看到大田灣體育場一帶,布滿了跳廣場舞的數十支隊伍,同行的當地人對我說,這里每天都是這么熱鬧。我看到各支隊伍組織有序,踏著各自的節拍,跳著不同伴奏的舞蹈,優哉游哉、自得其樂,我覺得生活在當今重慶的人們,過的都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幸福生活。

(作者:鐘傳勝,系市評協舞臺藝術評論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