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童攜《好天氣》現身書博會 與讀者嘮起了寫作日常
2025-07-27 08:30:56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我是一個‘反自律’的人,說好聽點,是休閑,說直接點,我就是一個懶人。”7月26日晚,在“在好天氣里久別重逢”——蘇童《好天氣》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暨簽售會上,作家蘇童幽默地逗笑了現場讀者。當晚,蘇童攜長篇小說《好天氣》亮相全國書博會,與廣大讀者見面,并與自媒體人六神磊磊、《好天氣》責編孫衍,以及主持人宏業一起暢聊創作背后的故事,還和讀者嘮起了寫作日常。

作家蘇童近期推出的長篇新作《好天氣》,以江南城郊結合部的“咸水塘”為背景,圍繞兩個在醫院偶然相遇家庭的恩怨展開,以細膩而綿密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氤氳潮濕江南水汽的市井日常畫卷”。在這本書中,蘇童將荒誕敘事發揮到極致,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重構之作”。

在分享會現場,蘇童回憶起創作的艱辛與歡樂。他談道,“這部長篇小說寫了11年,好多朋友都等著出版,這個過程中,不少人都以為我已經停筆了,寫不下去了,其實我就是寫得慢,有時候一停筆就是好幾個月。”

蘇童說,《好天氣》的構思其實非常簡單,就好比一個坐標系,天與地,天上是煙霧,地的構成是咸水塘兩個村子,咸水塘就像坐標當中的一個圓,左邊是塘西,右邊是塘東,遙相呼應,坐標越來越大,小說的體量也變得越來越大。

蘇童向讀者透露,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他以為寫這本書會很快,沒想到挺慢的,直到最后發現花了這么久的時間。他直言,寫作的路是漫長的,時光一年一年的流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寫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一種享受,但寫這么大體量的長篇小說,就是一個體力活,在寫作期間,他也經常會自戀和亢奮,認為自己寫得好,繼續往下寫,第二天調整情緒再來,就是在這樣持續循環的狀態下,完成了這本長篇小說。

在創作方面,蘇童直言自己很放松,不會強逼著自己一定要什么時候完成寫作,或者什么時候一定要交出來。他說,很多作家都很自律,而他是一個非常“反自律”的人,平時想喝酒時就喝酒,想打牌就打牌,想找朋友就找朋友,對生活的安排是很放松的。在寫作的那段時間,其實是最累、最辛苦的,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所以那些時候,他總會選擇養花種草來打發時間,讓人感覺很休閑。

蘇童打趣道,其實說自己休閑那是好聽的,直接一點就是自己是一個非常懶的人。而當被主持人問到是什么星座的時候,蘇童笑道,這個不能說,是一個要遠離的星座,瞬間讓現場的觀眾哄堂大笑。

蘇童說,其實在二三十歲的時候,自己的創作量還是非常大的,一般一篇長篇小說寫上半年都會覺得太慢了,如他的第一個長篇小說《米》大概就半年,第二篇《我的帝王生涯》也沒有超過半年,到后來也不會超過一兩年,完全沒有想到這部長篇《好天氣》用了11年。這部小說里存儲著蘇童大量家鄉記憶和成長回憶,就比如對祖母的記憶,內容和故事是如此的真實。

他還提到了自己有個習慣,每次完成一篇作品后,會保證有三個月的“自戀期”,三個月后又會進入冷靜期,到了半年以后就是反思期,會反思當時遇到的困難,以及當時所選擇的解決方案是不是最佳、最優的,進入一段沉思,隨時都在自我否定。

現場不少讀者向蘇童提問,詢問他如何看待寫作?蘇童耐心解答,他說,其實寫作具有很神秘的魅力,但寫作這條路很難,如果你接觸寫作不是為了成功,而是在這一過程中享受寫作,梳理自己,當你對自己有一個清醒認識時,寫作會教你如何處置自己的困難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