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凌澤欣 欣園詩話 2025第3期 (總第3期)
2025-08-16 08:22:40 來源:重慶文藝網

《 欣園詩話》前言

“詩話”是前人已有的一種詩學文體,始于歐陽修筆記《六一詩話》,如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明代陸時雍《詩鏡總論》,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等,可以認為是一種詩論。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應是最早涉及詩論的著述,與劉勰同時代的鐘嶸的《詩品》是最早的詩論專著。凌澤欣先生的《欣園詩話》多為三言兩語或更長篇幅的詩詞學習、創作心得散記。

關于讖詩的傳說

凌澤欣

讖詩,即預言兇吉的詩句,所謂“詩讖”,是指詩人在吟哦之中,無意之間留下了可能預示之后發生“兇吉”事情的句子。

古人做詩時,對于不吉祥詞語的使用有所避忌,也留下了很多有關“詩讖”、“讖詩”的傳說。

唐開元詩人崔曙曾賦明堂火珠詩一首,中有“夜來雙月合,曙后一星孤”一聯。詩后不久,崔曙逝世,留下獨生女兒名星星。人言“曙后一星孤”是為讖也。(見載清人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作者傳略》)

初唐劉希夷有一首傳世名詩《代悲白頭翁》“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詩成后,劉希夷認為詩中多有不祥之句,尤其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自覺不祥,遂改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但仍覺不祥,卻又認為這些好詩句都很難得,棄之可惜,干脆都保留下來。不久,劉希夷就如其此詩句中“一朝臥病無相識”之句一樣,臥病不起,次年則一命嗚呼,駕鶴西去,徒余“惟有黃昏鳥雀悲”詩句留世。(見載唐·孟啟《本事詩·征咎六》)

元末陶宗儀有《輟耕錄.詩讖》專述詩讖。中有載云:“潮逢谷水難興浪,月到云間便不明。”其中“谷水”、“云間”都是“松江”別稱,皆為今時上海老城區地名。

袁枚《隨園詩話》載詩讖趣話不少。其載,有個名叫鄭英堂的秀才和他夫人陳淑蘭各畫蘭竹數枝,湊成一圖贈與毛俟園。毛俟園以詩回謝,詩云:“閨中清課剪冰紈,夫寫筼筜婦寫蘭。料得圖中愛雙絕,水晶簾下并肩看。”不久,鄭英堂無故溺水身死,次年三月,陳淑蘭也殉夫自縊而亡。毛俟園認為這是他贈詩中的“雙絕”二字和“水晶簾”三字讖語所致,雖悔恨,已晚矣。

《隨園詩話》還載,鄭魚門督學江南,偶到金陵,游莫愁湖得詩有云:“我來湖上愁難了,不信當年有莫愁”詩后不久被罷官。行至西湖,又有《別諸門生》云:“此后相逢明月夜,定知相憶在西湖”竟在不幸逝去后停柩湖畔,時人皆以為詩讖所致。

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紅樓夢》詩讖最多。林黛玉《葬花詞》最可以證:“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詩后不久人世。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大戰之前橫槊賦詩,中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幾句,樂師師勖認為大戰當前,這些詩句為不祥讖語,即刻進言,卻被曹操當場刺死,后遭赤壁慘敗。 ?當然,這些皆是文學作品。但是,這樣的說法和寫法,也是根據古有詩讖之說而來。

據《黃季剛年譜》得之,學問淵博的近代國學大師黃侃因為他的老師在其五十生日時,送他一幅有不祥讖語的壽聯而死。北大教授黃侃是章太炎弟子,他和章太炎、劉師培時稱“國學三大師”。黃侃尤勢壓文壇,卻沒有著作問世,章太炎遂再三催促他著書立說。黃侃卻認為自己尚還年輕,隨便答應老師說,“年五十當著紙筆”,也就是說在天命之年,自有著述。

1935年,黃侃五十壽辰,章太炎撰了一幅文采飛揚的壽聯以贈,聯云:

韋編三絕今知命

黃絹初裁好著書

章太炎聯意為:你飽學的黃侃已經到了知命之年了,應當有絕妙好辭的著作問世了吧!此聯恰當地借用了“韋編三絕”、“絕妙好辭”、“天命之年”三個典故。黃侃其人一直有讖言之忌,見聯中出現“絕、命、黃”三字,遂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就在當年的一次酒后吐血絕命而亡,竟中了他老師章太炎始料未及的壽聯之讖。

章太炎此聯用了三個典故。其一:“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讀《周易》因反復翻閱,以致編串竹簡的繩索數斷。后以“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亦可見人之飽學。黃侃認為其中“絕”字加“黃”字和“命”字為讖。其二:“知命”。《論語·為政》載:“五十而知天命”,古人認為一個人活到五十歲就基本可以知道上天給你這一輩子注定的命運了,人滿五十則謂之為知命之年。黃侃認為其中的“命”字加“絕”字和“黃”字為讖。其三“黃絹”。《世說新語·捷悟》載:東漢時,浙江上虞有一個名叫曹娥的少女,因父親被淹死,遂投江去尋找父親尸體,最后也被淹死了,當地人為曹娥立碑紀念,曹娥碑遂成名碑。據說該碑文是年僅十三歲的才子邯鄲淳當眾速成。時文壇大腕蔡邕路過上虞,專去看碑,并在碑后面題了八字:“黃絹幼婦外孫臼”,誰也不知其意。之后,曹操及其主簿楊修路過上虞,便同去看碑。曹操問楊修知道蔡邕所題八字的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莫說,讓我也想出來再說。行三十里路后,曹操才明其意,遂與楊修把各解之意寫出,其結果相同。“黃絹”指絲的顏色,“絞絲”偏旁加“色”字組成是為“絕”字;幼婦,即少女也,而少女又是一個“少”字加一個“女”字,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一個“女”字加個“子”字則組成了個“好”字;“臼”即“齏臼”,就是我們說的“擂缽”,用來搗姜、蒜等帶辛味調料的器具,能刺激舌頭的辛味,一個“舌”字加一個“辛”字引申為一個“辭”字。蔡邕這八個字就組成了“絕妙好辭”四個字的意思。后人也以“黃絹幼婦”或“絕妙好辭”贊人之文采。黃侃卻認為其中的“黃”字加了“絕”字和“命”字為讖。

據傳南朝梁代僧人寶志天監三年(公元504年)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最有名的一首有驗證的“讖詩”。當時,寶志(帝師)陪同梁武帝在重云殿講經,以詩的隱語預言了蕭梁王朝的未來興衰。盡管學界普遍認為存在后人附會的可能,但其記載皆盡顯靈驗。

讖詩原文:

樂哉三十余,

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

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

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言,

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

銜悲不見喜。

當然,也有因詩句吉祥而預示吉兆的。著名劇作家、詩人,敘事詩《丁佑君之歌》、影片《達吉和她的父親》作者高纓先生是我的三大師尊之一。1987年10月,他在合川書贈我“貨殖滿船舶,詩花散兩江”一聯,驗證了我之后從商、從詩的小有成就,至少比較順利,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佳讖。

我以為,前朝詩人、詩論家既有用語之忌,我輩宜可避之。特別是在書寫有關升遷、喬遷、奠基、開市、開業慶賀、誕生壽辰、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贈詩及和詩中的措詞尤要注重講究,功夫不逮者,以不寫為上。

凌澤欣簡介

凌澤欣,字欣慰,號釣魚臺主人,巴渝人氏。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評論委主任;《詩詞百家》《云帆詩友》《詩刊》前子曰社顧問,中國凌門詩社名譽社長,重慶市詩詞學會第四屆、五屆會長。出版《中華詩詞格律及寫作常識講義》《中華對聯入門簡明講義》《凌澤欣詩詞三百首》等冊。

相關鏈接:

巴渝文苑 | 凌澤欣 欣園詩話 2025第2期(總第2期)

巴渝文苑 | 凌澤欣 欣園詩話 2025第1期(總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