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 實習生 張子涵)兩江四岸燈火輝煌,樂聲悠揚。9月1日晚,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委聯合主辦的重慶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重慶大劇院奏響,著名指揮家卞祖善、鋼琴家郎朗攜手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以震撼人心的音樂力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那段烽火歲月,傳遞對和平的永恒向往。

音樂會在卞祖善領銜指揮的肖斯塔科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中拉開序幕。這部創作于戰火中的作品,與重慶這座英雄城市的堅韌底色高度契合,以磅礴的管弦樂讓觀眾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聲,感受到了當年抗戰的偉大精神。

該樂曲分戰爭、回憶、祖國的原野、勝利四大樂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敘事弧。在第一樂章中,明亮的C大調主題象征著戰前和平的生活;進入第二樂章,諧謔曲喚起對逝去美好的回憶;在第三樂章中,寬廣的柔板表達對故土的深切哀思;終曲則展現經過艱難的斗爭最終達到勝利。
在下半場的演出中,由青年指揮家尹炯杰領銜指揮,鋼琴家郎朗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當熟悉的旋律響起,鋼琴與交響樂團的對話仿佛將觀眾帶回黃河岸邊,激昂的音符化作民族覺醒的吶喊。

據了解,鋼琴協奏曲《黃河》于1969年改編自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全曲共四個樂章。鋼琴協奏曲的西洋形式與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音樂元素深度融合,既保留了原作中黃河的磅礴氣勢,又通過鋼琴的華彩技巧與交響樂隊的氣勢,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旋律澎湃激昂,情感深沉厚重,展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精神史詩。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以深邃的大提琴引子拉開序幕,鋼琴獨奏模擬船工號子,描繪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場景,象征中華民族在逆境中的堅韌;第二樂章《黃河頌》中,竹笛引出陜北高原的旋律,鋼琴仿古等音色,展現革命根據地的生機,同時以壓抑的和弦控訴侵略者的暴行;第三樂章《黃河》以銅管奏出戰斗號角,融入《東方紅》動機,表現全民抗戰的壯烈畫面,將情緒推向高潮;第四樂章《保衛黃河》中,鋼琴與樂隊輪奏主題,最終以《東方紅》與《國際歌》結合的音調收尾,象征革命斗爭的必勝信念。
郎朗與重慶交響樂團攜手演繹鋼琴協奏曲《黃河》,用音樂訴說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抗爭,用精湛的琴藝詮釋了中華兒女在抗戰中迸發的頑強生命力,當琴音落下,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音樂終了,余韻綿長。那些鐫刻在曲譜中的烽火記憶、流淌在旋律里的家國情懷,此時此刻化作無形的刻刀,將不屈的民族脊梁及對和平的永恒守望,深深鐫刻入每一位觀眾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