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即將進京展演
2025-09-05 19:32:08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徐云卿)9月7日、8日,重慶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將亮相北京中央歌劇院,參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該劇取材于真實歷史事件,以芭蕾藝術講述抗戰故事,在舞臺上完成了一場詩意的歷史升華。

作為入選本次展演的唯一一部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以“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抗戰時期在重慶的經歷為原型,講述了海外華裔藝術家“蓮”從英國回到戰火紛飛的重慶,在共產黨員“軒”的引領下,以舞為戰激勵民眾斗志、在育才學校撫育戰爭難童、發展民族舞蹈事業的動人故事。

抗戰時期,重慶經歷了日軍長達6年10個月的轟炸,山城人民以“愈炸愈強”的不屈精神,在廢墟中書寫堅守,于硝煙里傳遞希望,鑄就了一座炸不垮的精神堡壘。舞劇將真實事件轉化為震撼人心的藝術語言,深刻把握了這段歷史故事。

例如,抗戰時期,一架日軍偵察機曾被擊落,當地民眾自發用繩索、扁擔等簡陋工具,合力將敵機殘骸從郊野拖入城中公開展覽。這一事件迅速傳遍山城,成為抗戰時期民眾自發抗敵的象征行為。舞劇以此為靈感,以“川江纖夫”為意象,通過富有張力的動作,模擬拉纖的前傾、蹬地與協力前行,再現了那段民眾拖拽敵機、不屈前行的歷史場面。女主角身著一襲熾烈紅裙躍入舞臺中央,以一段高難度的獨舞呼吁著民族的覺醒,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劇中還再現了陶行知先生創辦育才學校的感人歷史——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所學校成為無數難童的庇護所。舞劇中,“蓮”不僅為孩子們傳授芭蕾藝術,還給予了他們精神的慰藉,成為心中不可磨滅的希望象征。

《歸來紅菱艷》不僅來源于歷史,也致力于藝術的多元融合。作品巧妙融入秀山花燈的非遺韻味、黃桷樹的堅韌意象和吊腳樓的山城風貌,賦予舞劇濃郁的川渝地域特色。從真實歷史到藝術創造,《歸來紅菱艷》實現了從史料挖掘到藝術重構,從歷史記憶到精神傳承,通過芭蕾這一國際化的藝術形式,展現出文化創新的當代活力。

據悉,9月8日19:30,第1眼TV-華龍網客戶端等平臺將對《歸來紅菱艷》演出進行直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