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王景行)你能想象,用自己的名字反復噴繪,最終形成一幅深邃流動的天空之畫嗎?9月8日,“千空——從涂鴉到繪畫”法國藝術家RENK(瓦利格·尼科萊)個人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近80件作品,全面呈現了瓦利格·尼科萊從街頭涂鴉走向繪畫創作的獨特旅程。

瓦利格?尼科萊1987年出生于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雷恩市,13歲便與涂鴉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幾乎僅用噴漆創作,通過重復書寫并疊加自己的名字“RENK”,使文字逐漸消隱于色彩與空間之中,形成深邃而流動的天空意象。

展覽按時間與主題分為11個章節,從涂鴉到繪畫,清晰地呈現了瓦利格·尼科萊的創作軌跡。
在“寫生之旅”篇章,法國貝勒島、圣米歇爾山等地的美景,都被瓦利格?尼科萊以噴繪的形式定格于畫布之上。“與重慶觀眾所熟知的川美涂鴉街的涂鴉作品不同,瓦利格?尼科萊的作品不描繪具體形象,而是專注于光影、色彩與心緒的流動。”展覽執行人張曦允介紹。

而在材料運用上,瓦利格?尼科萊還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紙云”篇章中,他選用由純石灰石粉和添加劑構成的特殊石紙作為創作載體。先用酒精馬克筆寫下“RENK”字母,再以丙酮溶解,畫面呈現出如被雨打濕的水彩畫般朦朧夢幻的效果。

與“寫生之旅”系列相似,“紙云”系列作品中也能隱約窺見風景的層次。底部的樹木與自然景致、中間的太陽光暈、上方的湛藍天空,最終漸隱于紙張的純白底色,營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對此高度評價道:“瓦利格·尼科萊先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繪畫風格與方法論。他的作品中對‘此時此刻此景’的捕捉,與東方美學中的‘流白’‘禪意’不謀而合,能引發觀眾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

展覽現場特別設置的紀錄片放映區,成為一大亮點。鏡頭中,瓦利格?尼科萊背負沉重畫材徒步荒漠、迎風作畫的真實場景,生動展現了藝術家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不少觀眾深受觸動。一位藝術專業學生感慨道:“他不僅是在畫畫,更像是在與自然進行一場直接、堅決、甚至近乎儀式性的對話。”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表示,本次展覽是川美與國際藝術界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學校始終堅持開放辦學理念的體現。“我們非常榮幸能將瓦利格·尼科萊這位充滿哲思與探索精神的藝術家介紹給中國觀眾。相信他的作品不僅能帶來視覺享受,更將引發關于繪畫本質、自我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