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贊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有情懷、有張力、有呼吸、有華彩、有風韻
2025-09-09 20:37:25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徐云卿)叫好聲和掌聲不絕于耳,直到演出結束,觀眾們還意猶未盡,排著長隊等待主演簽名……這是9月7日、8日,重慶芭蕾舞團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在中央歌劇院演出的場景。

作為入選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的唯一一部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在京連演兩場,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好評,也得到了專家的點贊。在8日演出結束后,來自舞蹈界的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這部作品展開了深入交流,表示這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藝術高度與地域溫度的文藝精品,更提到了這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

創排4年、打磨2年、巡演近百場,《歸來紅菱艷》的生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從專家們的觀點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深植家國情懷 填補抗戰題材舞劇空白

“有情懷、有張力、有呼吸、有華彩、有風韻。”國家大劇院藝術專家委員會顧問于平用“五個有”精準概括了《歸來紅菱艷》的核心優勢,其中“有情懷”被他放在了首位。于平認為,舞劇以“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為原型人物,以愛國藝術家歸來為核心線索,將個人與家國緊密相連,傳遞出“正義必勝”的時代信念,讓情懷落地生根,真摯動人。

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左青坦言,這是他第一次現場欣賞《歸來紅菱艷》,體驗遠超此前線上觀看。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節點,這部舞劇聚焦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先驅者,填補了抗戰題材舞劇創作上的空白。“過去我們看到的抗戰題材舞劇,有不少刻畫重大歷史事件的,也有塑造聶耳、冼星海等其他領域先驅的,而《歸來紅菱艷》,從中國舞蹈人的視角展現了抗戰時期文藝工作者的堅守,很有意義。”

“舞劇如何承載歷史重量?創作如何與時代呼應?這是困擾很多舞劇創作者的問題。《歸來紅菱艷》跳出了‘單純講故事’的框架,以‘精神寫詩’的方式,把戴愛蓮豐富的一生提煉為‘歸來’,用情感邏輯替代時間順序,用舞蹈詩意超越史料堆砌,傳遞時代重量與溫度。”中國舞協理事王舉指出,“《歸來紅菱艷》不僅描寫了戴愛蓮的故事,更折射出了一代人的理想,是文化自信的回歸、藝術初心的回歸,也是為時代而舞的責任感的回歸。它告訴我們,最深遠的現實主義來自精神的真實,最深刻的創新出自對文化的自信,最動人的敘事是因為與時代同頻共振。”

新穎敘事流暢絲滑 節奏把控張弛有度

除了主題與題材,舞劇的敘事手法與節奏把控也成為專家們夸贊的重點。

于平所提及的“有張力”“有呼吸”,點出了這部舞劇在敘事上的亮點。他認為,舞劇通過人物在海外、后方、戰場等不同空間場景的切換,使故事情節極富張力。“同時,我們常說‘好的戲就像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歸來紅菱艷》就做到了這一點。舞劇以12個情境式舞蹈段落呈現,整體節奏張弛有度,讓觀眾能跟著舞蹈沉浸其中。” 

“舞劇全景式展現了蓮在重慶的經歷,舞段豐富而飽滿,敘事簡潔,一氣呵成,生動還原那段歷史歲月,讓觀眾看得順暢、輕松。”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許銳從“敘事流暢性”角度給予了肯定。

“相比以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另辟蹊徑,以一位舞蹈界前輩為原型,用小切口展現大主題,既保留了思想高度,又兼具藝術格調,讓這部歷史題材舞劇顯得很清新。”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萍則用“切口獨特、敘事新穎”形容這部舞劇的魅力,“舞劇摒棄了復雜的戲劇沖突與時空跳躍手法,反而實現了敘事絲滑的效果,緊扣原型,用‘少即是多’的表達,克制地展現了抗戰大后方文藝界的貢獻。”

表演精湛華彩迭出 審美水準兼具思想高度

在表演與審美層面,專家們認為《歸來紅菱艷》既展現了芭蕾舞的技術水準,又傳遞出獨特的藝術美感。

回味舞劇,有許多舞段都給于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舞劇中既有打動人心的雙人舞,也有扇子舞等極具特色的舞段,這些華彩的段落將舞蹈技巧與情感、故事完美融合,引發了觀眾的自發鼓掌。”于平表示,“更值得一提的是,舞劇融入了眾多重慶地域特色,無論是山城雨巷里的傘舞,還是民族歌舞的應用,都讓作品彰顯出獨特的‘渝味’風韻。”

上海歌舞團原團長陳飛華對演員的進步與整體審美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此次觀看明顯感受到重慶芭蕾舞團演員的成長,表現出色且進步顯著,展現了專業素養。同時,舞劇的音樂、舞美等整體在線,與舞蹈表演相得益彰。

“那雙紅舞鞋,一下子就點到我心里了!”四川歌舞劇院專家馬琳稱贊道,《歸來紅菱艷》打破了芭蕾舞“柔美”的刻板印象,在展現抗戰主題時,表演既保留了芭蕾的優雅,又傳遞出堅定的力量感。特別是蓮與軒分別時的雙人舞,編創得尤其出色、華彩,展現了極高的審美水準。

王舉認為,《歸來紅菱艷》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沒有停留在傳統符號的拼湊和動作的復制,而是將中國舞蹈傳統與當代審美、編創理念深度融合,轉化為觀眾能共鳴、感知的當代語言,連接起了傳統與現代。

隨著《歸來紅菱艷》在京展演的收官,重慶芭蕾舞團又馬不停蹄地奔赴山西,開啟了新一場演出的準備。重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歸來紅菱艷》總導演劉軍表示,將吸納專家和觀眾的反饋,繼續打磨作品細節,通過芭蕾藝術將抗戰歲月里的堅守傳遞給更多人。

(本文圖片由重慶芭蕾舞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