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烤魚:煙火里的千年滋味,舌尖上的三峽傳奇
2025-09-12 09:12:51 來源:重慶文藝網

“眾水匯涪萬,瞿塘爭一門。”萬州因“萬川畢匯”成其名,憑“萬商云集”揚其名。

萬州地處重慶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萬川畢匯”交通要沖,歷為渝東、鄂西、黔北、陜南、湘西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這里始設羊渠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始稱“萬州”;明洪武六年(1373 年),更名為萬縣。

萬州烤魚。萬州區商務委員會供圖

這片被江水滋養的土地,不僅有著繁榮的商貿,更催生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孕育了萬州烤魚這道承載城市記憶的美食。

循著烤魚的香氣回溯千年時光,你會發現,這道美食的每一段成長軌跡,都與萬州從商周漁獵到萬商云集的歷史變遷和人文積淀緊緊纏繞。

商周遺址藏古味

人類與火的相遇,改寫了飲食的歷史;萬州與烤魚的羈絆,則從商周時期便已寫就。

據《重慶市萬州區志》記載,商周時期的萬州中壩子遺址,位于萬州區小周鎮涂家村一組,灰坑出土了大量魚骨、木炭等;萬州糖坊坪遺址出土有用小型礫石打制而成的網墜,印證了當時該地區處于漁獵為主的生產形態。

彼時的萬州先民,早已摸索出烤魚的門道。據考證,他們的烤魚之法有三:或直接用草木燒烤;或用新鮮樹葉包裹魚身,埋入火中燜烤;或穿于竹條、木條之上,轉動烘烤。

三種吃法,雖樸素卻精妙,為萬州烤魚埋下了最初的文化基因。

烤魚的傳奇誕生

關于烤魚,還有一個故事。

萬州烤魚。萬州區商務委員會供圖

相傳在南宋景炎元年,元軍攻克中原城池后一路勢如破竹,卻在萬州天子城前遭遇阻滯。元軍久攻不下,只得將天子城團團圍困,半年過去,城中早已斷水斷糧。危急時刻,天子城總兵上官夔與兒子上官明杰率士兵在后山打通一條暗道,派人到苧溪河取水。一些士兵取水時,趁機撈起幾條河魚,饑餓難耐之下,他們在河邊架起柴火,將魚直接烤食。

其中,有個名叫江尚的火頭軍,水性極佳,他捕到魚后,從懷中掏出食鹽,邊烤邊撒。鹽粒滲入魚肉,瞬間香氣四溢。其他士兵見狀紛紛效仿,一個個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此后,守城士兵常通過暗道到苧溪河捕魚,并帶回城中制作烤魚,還慢慢嘗試加入不同調料,麻辣、泡椒等口味雛形漸顯,烤魚技藝也愈發嫻熟。

這便是萬州烤魚最早的淵源。

世代傳承 融貫古今

時光流轉,南宋的烽煙漸遠,但萬州人對烤魚的喜愛從未消減。

到了近現代,一位張姓廚師重拾這份古老技藝,結合民間烹飪經驗,對烤魚做法進行研制,讓這道美食更貼合尋常百姓的口味,即演變成現在的烤魚,并逐漸在萬州街巷間流傳。

而這,也離不開萬州近代開埠與商貿繁榮的助推。

往屆萬州烤魚消費季活動現場。萬州區商務委員會供圖

1902年,萬州對外開埠,1917年設立海關,各地客商紛至沓來。抗戰時期,借長江黃金水道之利,客商云集,商貿活躍。彼時的萬州,不同口音的人匯聚于此,對飲食的需求也愈發多元,烤魚技法也在迎合不同口味的過程中不斷打磨。“萬商云集”帶來的市井煙火,讓萬州烤魚不僅保留了本味,更吸納了不同地域的飲食智慧,從“果腹之食”成長為兼具風味與故事的特色美食。

因生活條件所限,早期萬州烤魚未能形成規模;直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營烤魚的商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吃烤魚的食客絡繹不絕,烤魚技藝也隨之廣泛流傳。如今,萬州烤魚制作技藝已歷經多代人的堅守與創新,并在烤燒中不斷探索改進,不斷調整配料,從而形成了今日的萬州烤魚,萬州烤魚制作技藝也入選了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日的萬州烤魚,早已不是簡單的“烤”,而是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的精妙工藝:它秉承傳統小吃技藝,沿襲火鍋特色,搭配的中草藥及調料多達幾十種;采用先腌后烤再燉的獨特技法,讓魚肉先吸滿腌料的鮮香,再經炭火炙烤出焦脆外皮,最后慢燉,邊吃邊以小火持續煨煮。如此做出的烤魚,香味濃郁卻不膩,辣度醇厚而不燥,既保留了魚肉的鮮嫩,又融入了調料的層次,兼顧美味與營養。

從苧溪河畔的烽火灶臺,到遍布全國的餐飲門店,萬州烤魚早已走出三峽,走向全國,成為萬州餐飲界的“金字招牌”,每一縷香氣里,都藏著“萬川畢匯”的包容,也透著“萬商云集”的活力。

煙火永續待客來

萬州烤魚。萬州區商務委員會供圖

千年時光流轉,萬州烤魚的香氣從未消散。如今,在萬州的街巷里,仍能看到煙火氣十足的烤魚攤,聽到食客們的歡聲笑語。

2025不夜重慶生活節(萬州站)三峽美食文化暨萬州烤魚消費季將于9月22日舉行,萬州烤魚這道承載千年記憶的美食,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八方賓客。

烤魚消費季全域促銷、三峽特色產品夜間集市、功夫烤魚美食技能大賽、萬州烤魚美食電商直播帶貨挑戰賽、“歪果仁”吃貨美食挑戰賽、魯渝川特色美食展銷、“好吃貓”尋味探店、萬州烤魚“游”高校品鑒、乘著高鐵去萬州趕“烤”、醉美“食”刻萬州烤魚千人宴等活動,將串聯起萬州的歷史文化、三峽風情與現代生活,等待著八方賓朋的參加。

這個秋日,不妨走進萬州,在烤魚的香氣里,觸摸歷史的脈搏,共赴一場舌尖與文化的約會。

文/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