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fā)源)從巴蜀大地到江南水鄉(xiāng),長江把不同的曲藝風情串聯(lián)成線。9月20日晚,2025年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創(chuàng)研交流活動創(chuàng)作成果展演在萬州舉行。張旭東(叮當)、孟影、袁小良、王瑾夫婦等曲藝家,攜手來自全國及重慶本土的青年曲藝演員,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妙趣橫生的曲藝盛宴,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蓬勃活力。

本次展演由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政府主辦,《曲藝》雜志社、重慶市曲協(xié)等承辦,重慶市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萬州區(qū)曲協(xié)執(zhí)行。活動旨在更好地保護傳承長江文化,提升“渝藝同行”文藝品牌影響力,推動曲藝藝術交流與互鑒,促進長江流域曲藝藝術繁榮發(fā)展。

當晚7點30分,萬州市民廣場早已人流如織,座無虛席,觀眾都翹首以盼這場難得的曲藝盛宴。隨著一曲優(yōu)柔婉轉的音樂響起,演出在重慶三峽歌舞劇團帶來的歌舞《愛在萬州》中拉開帷幕,唱出了這座城市的靈秀與熱情,舞出了三峽明珠的柔情與活力。

在萬州的山水之間,流傳著許多古老的傳說,其中大禹開峽的故事尤為家喻戶曉。由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提名獲得者任禹杭帶來快板書《大禹開峽》,以一段節(jié)奏鏗鏘的快板書,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大禹率領百姓開山鑿石、疏通河道,歷經艱辛,最終成功引導洪水東流入海的傳奇故事。

萬州不僅是四川竹琴千年傳承的曲藝沃土,更是革命先烈江姐曾浴血奮戰(zhàn)的紅色熱土。重慶市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的青年演員柳海山、應雪婷,攜手伴奏團隊,為觀眾精彩演繹了四川竹琴《紅梅經霜》。在竹琴悠揚的獨特韻律中,伴隨著漁鼓筒清脆的節(jié)奏和婉轉激越的唱腔,他們深情地向革命先烈致敬。

當“吳儂軟語”遇上“說唱”,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此次演出中,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獲得者袁小良、王瑾帶來了評彈《說唱中華情》,將說唱與吳儂軟語巧妙結合,妙趣橫生,讓觀眾沉浸在濃郁的江南文化氛圍之中。

生活中總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兒”,然而,正是這些“小事兒”中,蘊藏著最質樸的人情味兒。諧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xié)副主席、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獲得者叮當,攜手郭子歆、吳丹、陳昀鑫,共同呈現小品《沒多大事兒》。作品從一起普通的交通小事故切入,逐步揭開誤解,最終達成和解。演員們運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和生動鮮活的表演,為觀眾生動展現了在瑣碎的“雞毛蒜皮”中流淌的真摯情感。

此外,相聲《詩詞達人》、四川評書《生根之路》、淮河琴書《十二生肖沒有貓》、相聲《送你一支歌》,以及歌曲《七律·長征》和《當那一天來臨》等節(jié)目接連上演,觀眾沉浸在濃郁的曲藝氛圍之中。本次曲藝展演在曲藝串燒《曲藝之花綻平湖》中落下帷幕,老中青少同臺演出,在多元的曲韻中,見證曲藝之花在平湖三峽競相綻放。


重慶市曲協(xié)副主席、萬州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曲藝家何菊芳表示,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創(chuàng)研交流活動創(chuàng)作成果展演作為我市曲藝界的一項品牌活動,在2023年4月首次亮相重慶萬州,姜昆、李金斗等名家來渝登臺獻演,讓觀眾回味無窮。經過兩年的發(fā)展,萬州作為曲藝發(fā)展的重要陣地,創(chuàng)作出一批既保留地域特色又富有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曲藝作品,此次展演是對這些創(chuàng)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重慶曲藝與全國同行的碰撞交流,更是為觀眾送歡樂的文藝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