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沉浸式懸疑話劇《霧起江州》的創作不僅是重慶青年戲劇人的藝術探索,也為重慶開創了一種“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業態”。沉浸式戲劇在世界范圍內并不算新鮮事物,在中國的北上廣等地區也已流播數年。《霧起江州》有哪些探索與開拓,問題與貢獻呢?在《霧起江州》拓演之際,我們邀請該劇的創作者、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的評論家和觀眾共同參與這次觀評活動,渴望展開這個有趣話題的方方面面。
沉浸式懸疑話劇《霧起江州》初體驗
文/魏錦
在自己日常工作的地方原地穿越到80年前,親臨一場諜戰風云,這的確是非常令人難忘的體驗。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重慶,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區指揮中心,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風云詭譎的歷史舞臺。各條戰線上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人們都曾在這里留下奮不顧身、上下求索的身影。特別是在渝中區的江岸、街巷,四處都可尋見他們奮斗過的遺跡舊址。我時常想,倘若在我們看到、觸碰到這些鐫刻著歷史記憶的灰瓦青磚、石階梯道時,眼前便能展現出那些風云過往,看到那些值得被永遠銘記和致以敬意的人和事,那將是多么深刻和驚心動魄啊!

所幸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年代。譬如在AR技術加持下就可以將那些歷史畫卷疊置于真實的歷史建筑當中;又如,可以通過戲劇的方式在遺跡舊址中再現當年那些故事。恰好,沉浸式懸疑話劇《霧起江州》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上演了,這使我的浮想聯翩也恰好有了寄托之處。
《霧起江州》的演出地點是位于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上的一棟建于20世紀四十年代的中西合璧式青磚洋房。這棟小樓大有來頭,是抗戰時期的軍統辦公室舊址暨枇杷山戴笠舊居,今天已被列為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就在這棟小樓周邊10分鐘步行距離以內,分布著川軍名將郭勛祺公館與曾借寓于此的李宗仁之官邸、民國政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舊居(紅樓)、重慶蘇聯大使館舊址、“中國話劇的圣殿”抗建堂、重慶首任市長潘文華主持修建的菩提金剛塔等建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諸多遺址舊居,而毗鄰這棟小樓的,則是建于20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現為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辦公樓)。單是聽到這些建筑的名頭是否就已經有了歷史變遷風起云涌之慨嘆?小樓的內部格局也按民國風進行裝修,《霧起江州》的所有情節都發生在小樓內部,包括負一樓小會議室和休息室,一樓大會客廳,二樓小會客廳、秘書室、老板辦公室、外部辦公室、陽臺和三樓機密電報室等9個空間當中。觀眾從進入小樓所在的枇杷山正街72號大院開始,便被身著長衫、旗袍的工作人員帶回80年前的重慶。

從最近幾天的演出情況來看,場場滿員,后面幾場票也售罄,《霧起江州》取得了不錯的演出效果。我想大概有這幾方面原因。
首先,戲劇主題與演劇空間、氛圍上的貼合是引人注目的。抗戰、救亡、家國情懷的確是那個時代的核心,諜戰也與其時重慶的城市印象相吻合。把這樣的劇情放在本就具有傳奇色彩的同時代建筑當中演繹,更增加了一絲神秘莫測的感覺。沉浸式戲劇在今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概念。有人認為沉浸式(或浸沒式)戲劇源于1960年代美國戲劇理論家理查?謝克納所提的“環境劇場”。即打破演員在舞臺上、觀眾在舞臺下的觀演模式,使觀眾同演員共同置身于特定的建筑或美學空間。到今天諸多沉浸式戲劇最大的特點同樣是打破鏡框式舞臺在物理空間上的限制,穿透“第四堵墻”,讓觀眾與演員同處一個環境之中。《霧起江州》所營造的環境不僅是空間上的。在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年代感與空間布局的同時,建筑本身木質的狹窄樓梯以及人走在樓梯上咚咚咚的腳步聲、四處彌漫的霧氣、昏暗的燈光所營造的氛圍,以及開演前演員們嚴肅而略帶詭異的儀式,也在極大程度上使觀眾在心理上代入劇情。事實上,如果把在娛樂戲劇產生之前的祭祀通神的儀式戲劇也看做沉浸式戲劇的話,演員(祭司)與人群共處一個祭祀環境,而人們對神靈抱有的虔誠之心則使其與演出的關聯性更加密切、沉浸感更強。那么我認為心理環境營造會更加有助于觀眾沉浸于劇情當中,真正入戲。正如戲劇評論家Jonathan Mandell認為的那樣:藝術家們運用這種切實的、可感知的環境產生的“迷失感”,鼓勵觀眾相信自己就是戲劇本身的一部分。

其次,觀眾獲得了各取所需和更加私人的體驗感。全劇共有8個角色,每一位觀眾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作為他(她)的朋友,與他(她)一道,參加唐家公館的晚宴。在觥籌交錯、輕歌曼舞、賓客盡歡之際,突然一聲槍響,晚宴在紛亂中中斷了。不知所措的賓客(觀眾)只有緊隨著自己的唐家友人,開始策劃、實施下一步行動。譬如我所跟隨的唐家三少爺,他的行動是獲取唐家老爺手里的一份秘密文件,并據此把一批藥物送往抗日前線。在這個過程中,唐氏家族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角色之間的錯綜關系與情感糾葛被曝光,每個角色本身的形象、特點也逐漸鮮活起來。對于許多初次體驗沉浸式話劇的觀眾而言,可以如此近距離地直視和端詳演員,這種近距離、無界限的在場感、圍觀感,本身就是令人興奮的,無論是近距離地嗑CP,還是眼皮底下看到猛料和反轉,或是演員就在你的身邊突然中槍、撲倒在你的腳下,正因為距離如此近,使許多效果得以放大,各種感受也更加強烈。有人或許只想圍觀,有人可能真的是想做個“帶資進組的演員”,在時間場景允許的情況下,我看到有在會客廳、會議室與演員對戲的觀眾,哪怕只是閑聊兩句,卻也是一種主動把自己代入角色的更加深入的體驗。當然更多觀眾是通過完成角色分配的小任務而獲得參演體驗。譬如我在劇中以“老師+同志”的身份協助三少爺破譯了密件并與“同志們”共同將消息發報出去。觀眾跟隨的角色不同,所獲得任務也有所不同,體驗自然也不同。這種參與體驗也會帶來傳統劇場觀劇不曾有的滿足感。甚至有觀眾會有戲劇本體以外的體驗,比如在與共同追隨某位角色的“隊友”的交流中,發現志同道合者和注定相見的好朋友呢。

很多時候沉浸式戲劇帶給觀眾的體驗是好玩,開心,但我們必不能忽視,觀眾的好玩、開心背后是主創團隊嚴肅、辛勤的藝術創作。如同我們都喜愛星爺的無厘頭喜劇,但星爺本人卻是嚴肅甚至沉悶的,他的創作過程也是異常艱辛的。作為重慶鮮見的以文物建筑為場景的沉浸式戲劇,《霧起江州》的創作是具有本土開拓意義的。同許多觀眾一樣,沉浸式戲劇對于主創團隊也是一次新鮮的“初體驗”。主創需要面臨在傳統戲劇創作中不曾遇到的問題。編劇在創作劇本、設計戲劇情節的同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游戲架構師的職能,要把觀眾體驗(包括與演員的互動、完成適當的任務)考慮和設計進去。觀眾體驗的是以一個角色為主線的戲劇,編劇創作的卻是8個角色各為主角的大戲;觀眾體驗的是線性敘事的故事,編劇要做的是同一時間里幾個不同空間場景里的戲份。而這些戲份在時間軸上要同步推進,需要相交時必得嚴絲合縫地扣起來才行。戲劇作品一般有較為固定的時長,而觀眾體驗的時間是不太確定的(主創也并不知道每個觀眾是社恐、社牛還是戲精上身),特別是當不同支線情節有交匯時,需要在同一時間完成不同空間的演出并將觀眾帶到交匯劇情空間,如果時間沒有扣合,演出就會出現情節斷裂、冷場等狀況。作為主創初次嘗試的沉浸式戲劇作品,《霧起江州》在觀眾體驗方面是謹慎而有控制的,觀眾能夠參與的體驗包括被分配與角色的關系,簡單的對話交流與按照指引完成簡單的任務。即便如此,對演員也依然是巨大的考驗。在沉浸式戲劇中,演員除了自身演出(并且是在被近距離審視、圍觀的情況下演出)外,還承擔著將觀眾帶入戲劇情境(即“入戲”)的引導者的作用,可能會遇到劇本之外的與觀眾的即興互動,還要通過即興表演處理如上所述把握時間等臨時突發情況。無法完全投入演出恐怕是演員面臨的最大困難。即便有諸多困難,劇作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創作團隊堅持邊演出邊調整,并有志朝著2.0、3.0版本和更好的作品努力向前。我想這也是藝術值得被尊重的原因。

我們也希望,沉浸式戲劇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好玩、開心。同所有戲劇形式一樣,沉浸式戲劇也當以呈現高品質的藝術作品為創作目的,在感官沖擊之外,在圈粉之后,帶給觀眾戲劇所應當具有的卡塔西斯效應,并逐漸培養起高素養的觀眾群體。以我所體驗的那場演出來看,《霧起江州》在劇情方面還存有一些BUG。比如劇中感情戲是豐富多元的,愛情、親情、友情都有,甚至反轉劇情也都來自感情戲,相比之下諜戰的成分則略顯薄弱,另外感情戲與諜戰戲之間似乎還略有分離之感,這在某種程度上亦會削弱對劇作“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個戲核的表達。又如,一些本應有戲劇沖突的地方似乎錯過了。比如我們和三少爺進入唐老爺辦公室拿到了那份密件,在去往電報室的途中遇到了唐老爺(和他的賓客們),我是明目張膽拿著那份密件的,如若不是發報之前三少爺(鎮定地)說我們已經被唐老爺發現了,我真的以為是兩隊人馬的轉場偶遇。當然這些問題或許在后面的演出中已經得到解決,或許是因為我只跟隨了一個角色導致認識片面所致,倘若如此,那么我想,是否有可能在一個角色的情節線里,增加一些其它角色及其情節的互動?或者是否可以在演出結束后進行復盤?多線并行的情節設置,會讓一部分希望一探究竟的觀眾反復刷劇,不過前提是錢包允許。那么演出后的復盤對于想要快速恍然大悟且錢包又不那么充盈的觀眾是有吸引力的,我想同處枇杷山正街72號大院的探古咖啡也會非常愿意提供場地支持。
深度體驗,是目前包括沉浸式戲劇在內的沉浸式產業的最大賣點。今天的沉浸式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外延極其寬泛的產業集群。萬物皆可沉浸式,絲毫不夸張。沉浸式主題公園,沉浸式餐廳,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景區,沉浸式演藝,提供給消費者的,皆是在一個有別于日常生活的“造境”中獲得各種感官體驗。跨界融合與多業態融合是沉浸式產業的普遍特征。在一個大型沉浸式場景中,虛擬現實、角色扮演、游樂、餐飲、住宿、購物皆可在其中。盡管現在以及未來3-5年,可能都是沉浸式產業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各種融合創新玩法還會出現,然而往后呢?人們會不會膩了這形式繁復的大雜燴呢。我不恰當地想起最初使用PPT的那幾年,恨不得每一張幻燈片都用各種特效加持一遍。然而現在呢?我始終相信,內容為王,永遠不錯。事實上,一些行業已經開始進行調整,比如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門正式印發的《關于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以及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聯合美團研究院發布《中國沉浸式劇本娛樂行業研究報告(2021-2022)》,都提出對劇本殺、密室行業的規范管理,其中都強調了要加強劇本腳本的內容導向性。目前來看,以戲劇表演為核心的沉浸式戲劇,提供真實戲劇環境的沉浸式劇本殺,以及不斷強化故事情節的密室逃脫,這些體驗項目升級發展的終點或許是殊途同歸的,即構建一個環境+內容+體驗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元宇宙。作為內容創造者和提供者、規則制定者和引導者的編劇,或許才是這個元宇宙中隱形的上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