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和旅游研究系列評論——重慶芭蕾舞團的“引領”和“擔當”之二
2022-10-09 22:49:04 來源:重慶文藝網

編者按:

國有文藝院團作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也是舞臺藝術作品創作生產、提高文藝原創力的生力軍和“領頭雁”。2022年6月,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組織文藝評論工作者走進重慶芭蕾舞團,對重慶芭蕾舞團發展現狀、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等方面深入調研,并組織撰寫了重慶芭蕾舞團系列評論,主要從劇目創作、藝術教育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

擁有人間煙火氣的高雅藝術——觀芭蕾舞劇《動物狂歡曲》

文/周嘉怡

2012年成立的重慶芭蕾舞團至今已走過十年時光。2022年,重慶芭蕾舞團推出十周年特別企劃——《動物狂歡曲之童夢奇緣》。舞劇講述了一位善良美麗的鄰家姑娘Belle在森林中采蘑菇,累了便睡倒在清香的草叢中。睡夢中,她變成了一只穿TuTu裙的TuTu兔,開始了她的森林奇遇記。相較于經典芭蕾舞劇,作為一部受眾為兒童的芭蕾童話舞劇,它在舞劇劇情、角色構建和演繹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創新。這使得舞劇一經演出就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圖片1

新型演藝空間指的是除了劇院以外的表演藝術空間,例如產業園區、辦公樓宇、旅游景點甚至游船都可以成為新型演出場所。不少城市均衍化出大型的新型演藝空間,使得陽春白雪落入平常百姓家,散發出“煙火氣息”。對于從國外傳來的舶來品——芭蕾而言,新型演藝空間的出現更好地拓展了芭蕾舞劇的演繹形式,拓寬了芭蕾舞劇的演出空間并且激發了芭蕾舞劇創作者們的靈感,重慶芭蕾舞團十周年特別推出的芭蕾童話舞劇《動物狂歡曲之童夢奇緣》便受益于此。其突出特色便是精準定位自身,融入本土元素,力圖打破傳統的鏡框式舞臺,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強化受眾的在場感,使得整部舞劇不僅結構清晰、觀眾互動度高,更將芭蕾舞知識與舞劇有機融合,給予了觀眾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融合舞劇傳統元素,打造新型敘事符號

為了貼合目標受眾的年齡階層,更好地達到藝術的輻射效果,舞團在前期選擇舞劇角色時就將極具中國特色、擁有普遍受眾基礎的熊貓融入其中,并打造了舞劇的專屬敘事符號——TuTu兔,真正做到了去高深化,將高雅藝術趣味化,激發兒童興趣,引領他們走入藝術的世界。TuTu兔的創作緣起與芭蕾緊密相關。TuTu裙是芭蕾舞者的演出服,為了貼合目標受眾的認知范圍,將此知識具象化于角色,再以TuTu裙為其命名,便有了念起來朗朗上口又巧妙地與2022發音吻合的TuTu兔。正是得益于敘事符號的精細設計,視聽現場才可以呈現得如此美輪美奐。舞劇演繹現場,觀眾可以看見身著白色TuTu裙,頭戴兔耳朵,臉點腮紅的TuTu兔迎面走來。她時而活潑好動,幾個小碎步,舞者高高躍起,輕盈地落至舞臺的另一端;她又時而穩重安靜,乖乖地坐在舞臺外圍欣賞著熊貓們的詼諧舞姿。同時,觀眾還可瞧見五只身著各異顏色TuTu裙的大熊貓站立舞臺中心,手牽著手跳著經典的芭蕾舞劇《四小天鵝》。它們當中總有一只格外異樣,它總和其他熊貓“唱反調”,不是跳錯步伐便是跟錯節拍,這種種反差的行為惹得臺下觀眾捧腹大笑。在一片歡聲笑語當中,會跳舞、圓滾滾的大熊貓形象和活潑好動的TuTu兔瞬間成為了《動物狂歡曲》的新型敘事符號,令人記憶深刻,帶給大家歡樂和幸福。

圖片2

此外,舞劇還巧妙運用眾人皆知的經典形象喚醒受眾的共同記憶,達到共鳴的傳播效果?!秳游锟駳g曲》里不僅有新興面孔——熊貓和TuTu兔,還有婦孺皆知的老朋友——大灰狼和小紅帽。同時舞劇完整保留經典形象的童話語境,以此為基礎融入新型敘事符號——TuTu兔。譬如在舞劇的第四幕,TuTu兔和小丑目擊到大灰狼正在追逐小紅帽,TuTu兔勇猛上前,一把從大灰狼手中奪過小紅帽。不料力氣過重,使得小紅帽原地轉了個圈后又回到大灰狼的手中,最終經過TuTu兔的不懈努力,終于解救成功。不難發現,創作者在保留經典童話語境的同時內嵌一些“奇思妙想”,讓現場觀眾歡笑連連、氣氛活潑。雖削弱了經典童話語境的幾分嚴肅,但不失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完美融合。

創新舞劇演繹形式,打破鏡框式舞臺

自15世紀,鏡框式舞臺劇場于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發展起來,各類寫意風格的舞臺藝術紛紛搬上鏡框式舞臺,它逐漸成為觀眾歡迎的世界劇場的主要形式。最初,它的創作初衷是便宜舞臺演員在帷幕后進行舞臺調度,呈現最佳視覺效果。然而這種表演區與觀眾席間的分離成為了阻礙觀演關系的一堵墻,觀眾始終是墻外人,陌生地觀望圍墻內的一切。受疫情的影響,新型演藝空間的出現,各類藝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劇院、劇場,而是選擇圖書館、商場內部等符合演出規格的場所進行藝術表演。舞臺的置換也帶來了演繹形式的創新,打破傳統鏡框式舞臺成為《動物狂歡曲》的又一創新點。

圖片3

《動物狂歡曲》分四幕演出,設有兩輪互動環節,以問答為形式,氣球為勝利果實。每場的互動環節,舞蹈演員都會走到臺下,與觀眾親密接觸。她們手拿各色氣球,宣布比賽規則,充分利用游戲元素激發兒童們的勝負欲,并以各色氣球為支點撬動她們踴躍參加游戲的欲望。在問題的設置上,不僅囊括芭蕾舞基礎知識還蘊含價值導向的變相輸出?,F場,TuTu兔就剛剛那幕的情節提問,以問答的形式間接地將芭蕾舞演員的服飾知識傳授給在場觀眾。結束基礎問答之后,TuTu兔現場教學芭蕾舞術語:我愛你,并鼓勵在場小朋友們同隨行的家長做出這個動作,以表達家長陪同孩子來看演出的感恩之情。此種形式的創新不僅拉近了表演區和觀眾席之間的距離,更借助游戲元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價值觀念的構建。

《動物狂歡曲》除了極具特色的互動環節,還充分利用各種細節打破鏡框式舞臺。在這支舞劇中,觀眾不僅可以看到主角們紛紛下臺同她們一同互動、玩樂,還能觀察到一對貓咪夫婦、一只TuTu兔和她的小跟班小丑同志,她們兩兩分開,坐在劇場舞臺的前端。貓咪夫婦會互相低聲談論、或將手握拳做爪子樣撓撓耳朵。TuTu兔會在黑天鵝忘情表演時,臉上浮現如癡如醉的神情,更會在大熊貓出錯時 “無情嘲笑”,側身招手示意觀眾也來旁觀。

此時的舞者不再只是舞臺劇目的演繹者,而是賦予角色靈魂的存在。透過此種靈性的角色,舞劇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在一次次與觀眾的互動中,弱化了舞劇的嚴肅性,注入了幾分生動與活潑。表演區和觀眾區不再被看不見但界限分明的墻所阻隔,舞者和觀眾的身份關系開始弱化,兩者在歡樂的互動式情節間變為一個整體。這愈發強烈地刺激著觀眾的感官,令觀眾產生沉浸式的視聽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立足本土,打造動態博物館

一部質量上乘的文藝作品需要經過創作者們的不斷打磨、反復推敲方能創作出來。如若想要文藝作品經久不衰、獲得業界內外的一致好評,必須在大眾認可的同時輸出立意、樹立良好的價值導向。作為舶來品藝術的芭蕾,想要適應國內市場,更應立足本土,進行本土化改造,利用藝術手法確立作品立意,輸出核心價值觀,重慶芭蕾舞團深諳這一點。于是他們在保留傳統舞劇的童話模式的基礎上,采用童話劇的敘事手法、芭蕾舞劇的啞劇手語以及適宜兒童接納的動物角色的演繹與講述。舞劇通過動物角色之間的相互打斗、玩樂、斗舞等情節的安排,讓孩子們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鑒別美與丑、善與惡,培養她們樂于助人、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進而引導他們構建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

圖片4

那么作為舶來品藝術的芭蕾它最重要的現實意義究竟為何?筆者以為,對內:經過本土化改造,肩負下一代藝術傳承的責任;對外:作為輸出中國文化、對外溝通交流的媒介與橋梁。藝術本就是一座鮮活、靈動的動態博物館,能夠以各色的藝術形式傳達不同的文化內涵。它包羅萬象,可以透過藝術將藏族的水袖,秀山土家族、苗族的秀山花燈、別具風情的蒙古舞展現得活靈活現。而重慶芭蕾舞團正是運用藝術形式,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之后,將其打造成易被大眾接受的芭蕾舞劇,將藝術性同現代性有機融合。重慶芭蕾舞團團長劉軍認為:“芭蕾舞是一種殿堂級的高雅藝術,但它同樣也適合大眾欣賞,重慶芭蕾舞團也一直在做高雅藝術大眾化的嘗試,讓大家在通俗易懂的表演中也能得到極致、唯美的藝術享受。”筆者想這便是《動物狂歡曲》受到廣泛好評的根本原因:扎根本土、立足受眾、打造鮮活的藝術博物館,讓高雅藝術也能擁有人間煙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