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音樂 | 唱響端午之韻、家國之情!重慶原創歌曲《過端午》新鮮出爐
2025-06-01 11:46:02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徐云卿)“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與濃郁的家國情懷。5月31日,乙巳年端午節,由重慶萬州、彭水音樂人何真宗和廖明聯袂創作的歌曲《過端午》新鮮出爐,如一縷粽香,韻味悠長,令人陶醉其中,感慨萬千。

歌曲開篇“又聞粽子滿街香,他鄉思故鄉”,瞬間將聽眾帶入了端午的氛圍之中。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粽香,勾起了人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在這繁華的都市中,漂泊的游子們,即使身處他鄉,也心系著故鄉的端午。這句詞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人們記憶的大門,讓端午的情思如潺潺流水般流淌而出。

“網上詩歌多如海,線下龍舟賽事忙。贊美聲,歡呼聲,幸福日子一年比一年強。”歌詞通過對端午線上線下活動的描繪,展現了端午節日的熱鬧與歡樂。如今,網絡的發展讓詩歌在端午時節更加繁榮,人們在網上分享著對端午的贊美之情。而線下的龍舟賽事更是充滿激情,吶喊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傳統節日的熱愛與傳承,更反映出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幸福日子一年比一年強”,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們內心的喜悅與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

“又是艾草掛門上,驅邪朌吉祥。一家老小聚華堂,手機視頻連遠方。說過往,聊家常,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旺。”這幾句歌詞生動地描繪了端午家庭團聚的溫馨畫面。艾草懸掛在門上,寓意著驅邪避災,人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度端午佳節。一家老小齊聚一堂,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是多么珍貴的時刻。即便遠方的親人不能親臨,手機視頻也能讓親情跨越距離,緊密相連。大家說著過往,聊著家常,在歡聲笑語中感受著生活的美好。

“過端午,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粘上風雨,粘上夢想,辛酸回憶甜蜜來補償。”包五糧粽子,裹上甜蜜的糖,這一傳統習俗在歌曲中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風雨代表著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而夢想則是人們前行的動力。在端午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人們將風雨與夢想融入粽子,寓意著在品嘗甜蜜的同時,也要銘記生活的不易。

“過端午,祝安康,許個心愿情意長。捧著時光,捧著信仰,賡續錦繡譜寫新華章。”歌曲最后,表達了對安康的祝福和對未來的美好祈愿。人們在端午這個充滿希望的節日里,許下心愿,愿生活安康,情意綿長。同時,歌曲也傳遞出一種對時光和信仰的敬畏之情。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重慶市萬州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萬州政協何真宗文藝賦能委員工作室牽頭委員、《過端午》的詞作者何真宗動情地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曾在他鄉打工十八年,對游子在外的思鄉之情有著切身體會。他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對家國有著深深的愛,常常用歌聲傳遞內心的牽掛與溫暖。”近年來,他創作了大量此類歌曲,助力鄉村振興和城市品質提升。歌詞《過端午》創作于去年端午節,受到作曲人的青睞。

“何真宗的歌詞主題鮮明,語言樸實,朗朗上口,表達內容豐富,很親切,也很溫暖!”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彭水縣音樂家協會主席廖明介紹,他曾與何真宗多次合作,其中《鄉村畫卷》等作品被央廣網、學習強國等平臺展播。“我在民族的基調上,融入了傳統戲曲元素,讓情感更豐富,感染力更強烈。”廖明深情地說,希望通過《過端午》唱響端午之韻,抒發家國之情。而這首歌曲的首唱歌手是重慶市音樂家協會會員、苗族青年歌手楊小倩,這首歌曲的情感在她的真情演繹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過端午》這首歌曲以端午為載體,風格清新自然,旋律優美動聽,用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歌詞,展現了端午的文化內涵、家庭團聚的溫暖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歌曲飽含著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的深情厚誼,激勵著人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端午的文化傳承不息,讓家國情懷永駐心間。

(視頻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