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何玨俐 高爽)7月,當涪江第一縷晨光照進合川區文化館,愛合川·“藝”路童行——暑期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正式啟動。合川區文化館黨支部聯動非遺保護中心,招募15名大學生志愿者以及小學、幼兒教師,面向4-12歲少年兒童推出文化普及免費開放課程。

合唱里的思政課:志愿者的“童趣化”巧思
上午9:00,合川區文化館音樂教室里傳出了稚嫩童聲,文化館音樂干部何玨俐正帶著小朋友們進行練聲。考慮到少兒的理解能力,她反復打磨教案,對經典歌曲進行改編,比如將《東方紅》改編成童謠版,用孩子能懂的簡單語言講述 “太陽升”的寓意;在《學習雷鋒好榜樣》中融入拍手節奏,讓孩子們在律動中直觀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教唱時,她還別出心裁地搭配卡通圖譜、設計手勢舞,用“歌詞接龍”“旋律模唱”等游戲方式拉近距離。課程結束后,志愿者們把孩子們的歌聲錄成短視頻,細心剪輯后上傳“合川文化館”抖音號,讓這份童真歌聲傳到更多人耳邊。

書法里的家風課:志愿者架起家庭溫情橋
下午2:30,書法教室墨香氤氳,志愿者、合川區書協會員李秀娟早已擺好筆墨,以“一封家書”為主題,手把手教孩子們寫“廉”“善”二字楷書。看到孩子們提筆寫下“爸爸少抽煙”“媽媽別熬夜”這些樸實話語時,她和其他志愿者悄悄記下每個孩子的家庭地址。等作品晾干后,志愿者們仔細將書法作品分裝、貼好郵票,統一寄出,讓文化館的志愿服務順著筆尖的溫度,延伸到每個家庭的日常里。

陶藝里的行知文化:志愿者陪孩子捏出“滾燙的禮物”
清晨,合川區文化館陶藝課的第一批作品出爐,20余件帶著泥土余溫的“行知杯”被孩子們小心翼翼捧出——杯壁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手跡清晰可見,杯底刻著每位小小陶藝師的姓名與愿望。這背后,是志愿者莫小琴提前查閱資料、帶著孩子們讀陶行知故事,又蹲在陶藝桌旁、逐個糾正捏泥手法、指導刻字技巧的忙碌身影。這是“陶泥里的行知課”志愿服務項目的收官時刻,更是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用雙手捏出的最滾燙的暑假禮物。

正是這些志愿者的全程陪伴與用心付出,讓220余名孩子在學會了合唱、書法、陶藝、舞蹈、剪紙等技藝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愛黨愛國、家風家訓、生態文明等“潤物無聲”的德育滋養。未來,合川區文化館將把孩子們的合唱音頻、家書、陶藝、剪紙整合成“愛合川·‘藝’路童行”數字展,讓這場暑期志愿服務的溫度與深度持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