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老高
我是一個好吃狗,而且還小有名氣。
當年我下鄉時幾乎不去當地接待安排的賓館酒店吃飯。因為在我看來,正宗的傳統美食一般都會在街頭巷尾或路邊的“蒼蠅店”。而賓館酒店的菜擺盤的確很好看,也可品嘗。但不能當菜吃,天下酒樓一個味。我幾乎都自己去找或是請當地熟悉人介紹傳統美食,有時候我甚至是直接到農民家里給幾百塊錢,請老鄉按照他們的習慣做一桌飯菜,一行人吃下來,既經濟又實惠,大家還捧腹叫好。我先后去過全市300來個鄉鎮(街道),哪里有正宗的美食,我說不上是活地圖,但大概也略知一二。

后來,我為了吃一碗純正的豬肝面,我和夫人驅車兩小時跑到四川的武勝縣豬肝面本店品嘗了回來;為了吃上正宗的熱干面和小龍蝦,我們乘坐高鐵五個小時去湖北武漢品嘗;為了吃到正宗的紅豆牛肉湯鍋,我們坐了三個小時的高鐵去貴陽發源地的本店品嘗……

我不僅好吃、能吃,時不時我也會親自動手做上幾個家常菜,比如涼拌三絲、激水胡豆(黃豆)、爆炒粉腸、酸咂肉(豬大腸)、粉蒸肉(排骨)、紅燒肉、辣椒啤酒雞、家常豬肝、辣子鱔魚、老鹽菜炒土豆(四季豆)、番茄雞蛋炒面、九月俏肉片湯……當然,在飲食方面我還酷愛顯擺,常常把好吃的美食發給他人或是朋友圈什么的,讓大家分享,特別有一種成就感。

也正因為如此,曾有幾位市領導就說我是“典型的吃貨”。我不管領導說的是褒還是貶,反正我臉皮厚,無所謂,我甚至還嬉皮笑臉地跟領導說:“領導,你們不能這樣說我喲,你們這樣說的話,那我就是省級吃貨了喲!”他們笑一笑,說我“還真是臉皮厚。”
那天去體檢,醫生告訴我說:“你的毛病很多,千萬要忌口,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了,不吃肥肉,少吃米飯少吃面條,要養成饑餓型。”聽了醫生一番好心的忠告,我還真有點不是滋味,當年我們為了解決饑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在好了,有吃有喝了,又要勸我們回到饑餓,我真沒搞懂。我說:醫生,你說我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我還來做什么體檢?我來檢查身體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吃能喝噻,不然我來體檢什么?把醫生氣得不知說啥好。

后來我又仔細想想,其實醫生的話也不無道理,告誡我忌口也是對的,說明我還有救,至少他還沒有告訴我“看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你想吃什么就趕緊吃吧,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那我豈不是真的完蛋了。
醫生的話要聽。但該吃還是要吃,該喝還是要喝。不然到你想吃吃不下、想喝喝不了了,那就虧大了。其實人生就是奔著“三欲”來的,一是食欲,為了生存;二是事欲,為了夢想;三是性欲,為了快樂。我看,吃還是第一位的,也是活著的根本,天下除了筷子,什么都可以放下。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