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藝節 | 讓百姓的生活歡歌被看見 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將亮相重慶
2025-09-23 15:21:57 來源:重慶文藝網

重慶文藝網訊(記者 李坐堂)從街頭巷尾的自娛自樂,生長為兼具藝術質感與情感溫度的文化共享新載體;從依托流行曲的簡單跟跳,演變為傳承傳統文化、描繪時代畫卷的多元表達……近年來,廣場舞這項發源于民間的群眾文化活動,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微信圖片_20250923144559

9月25日,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將在重慶市體育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的34件廣場舞作品將齊聚山城,用靈動舞姿與動人旋律,勾勒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展現群眾文化蓬勃發展的風貌。

作為我國群眾文化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本屆群星獎廣場舞終評參評作品有著怎樣的創作密碼?廣場舞的時代圖景又是怎樣的?不妨從這些跨越山海而來的作品中尋找答案。

守正創新 文化根脈的現代表達

在此次參評作品中,濃郁的地域特色、燦爛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廣場舞語匯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各團隊深挖本土文化根脈,將流傳千百年的非遺技藝與民間藝術,融入廣場舞的編創之中,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廣場舞《歡騰鄂爾多斯》。受訪者供圖
廣場舞《歡騰鄂爾多斯》。受訪者供圖

來自內蒙古的《歡騰鄂爾多斯》,將非遺巧妙融入作品,跳出了“最炫民族風”。鄂爾多斯地區素有“歌海舞鄉”之美譽,該作品的配樂深度挖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爾多斯短調民歌,加入《圓頂帽》的歡快節奏與《酒歌》的豪邁情懷;舞蹈編排則取材自蒙古舞的精髓,將“盅碗筷”(酒盅舞、頂碗舞和筷子舞)等有機融入作品,標志性的肩、臂、腕元素與現代律動創新融合,充滿了草原兒女的力量與美感。服裝更是還原了鄂爾多斯傳統民族服飾,絢爛色彩在舞臺上極具視覺沖擊力。

“守住草原文藝的根,弘揚中華文化的魂,這是草原文化館人賡續接力的追求,像草原上的河,一代接著一代,流淌不息。”鄂爾多斯市文化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柔強表示。

廣場舞《“渝”快起舞》。受訪者供圖
廣場舞《“渝”快起舞》。受訪者供圖

來自重慶的《“渝”快起舞》,由北碚、渝中、沙坪壩、九龍坡、綦江、渝北6個區的文化館聯合創作演出。從名稱中的一個“渝”字便可知道,作品將巴渝民間藝術玩出了“新花樣”。

《“渝”快起舞》以“肉連宵”和“竹枝”歌舞為核心動律:不同于傳統“連宵”用竹棍擊打,主創團隊創新采用“肉連宵”的形式,舞者用手掌擊打身體,清脆節奏里滿是重慶人的耿直與爽快;“竹枝”歌舞的擊掌踏步則融入隊形變化,讓傳統韻律更具互動性。音樂上,團隊對川渝地區的經典民歌《黃楊扁擔》進行全新編配,賦予傳統旋律現代活力。

“我們放棄了復雜道具,就是想讓巴渝文化更加接地氣、易傳播,用明快的節奏、豐富的隊形變化,將重慶人的熱情奔放與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北碚區文化館舞蹈編導劉宇說。

破圈發展 廣場舞里的時尚活力

以往提起廣場舞,很多人會下意識貼上“中老年人專屬”的標簽,但本次參評作品和隊伍卻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廣場舞成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共享的文化表達。

廣場舞《椰殼噠噠幸福來》。受訪者供圖
廣場舞《椰殼噠噠幸福來》。受訪者供圖

來自海南的《椰殼噠噠幸福來》,讓人看到廣場舞的年齡“破圈”——48名舞者平均年齡僅16歲,均是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文化館廣場舞團隊的校園文化志愿者。“廣場舞不再只是‘夕陽紅’的專屬,而是如春風般吹進了青少年的世界。”海口市龍華區文化館館長吳文婕說,這些十六歲的姑娘,以椰林為背景、以椰殼為樂器,舞出了屬于“Z世代”的自信與夢想。

作品自創作以來,版本更迭不下數十次,主創團隊希望讓觀眾一看到《椰殼噠噠幸福來》,就想起椰風海韻、黎鄉淳美與自貿港朝氣,感受海南那種熱情奔放、包容開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獨特氣質。

廣場舞《一起跳舞吧!》。受訪者供圖
廣場舞《一起跳舞吧!》。受訪者供圖

而來自上海的《一起跳舞吧!》,則把視線投向了都市白領們的生活。主創團隊敏銳地注意到,上海的白領們平日里在高樓大廈間奔波,工作緊張而忙碌,而下班后,許多人選擇用舞蹈來釋放壓力、尋找快樂。于是,一支專屬于年輕人、專屬于這座城市的廣場舞誕生了。

《一起跳舞吧!》將爵士、流行舞與上海本土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創作出集藝術審美、釋放壓力、交流情感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海派廣場舞”。參演這個作品的舞者們,也都是一群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人。她們絕大部分并非專業演員,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上班族。“雖然平時很忙碌,但是大家克服了種種困難,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聚集到一起。排練時女舞者們需要穿著5厘米高的摩登舞鞋,腳磨出了血泡依然堅持,這也與我們作品所想展現的上海年輕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的樣子相契合。”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舞蹈編導王雯說道。

“群星”引領 廣場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圖景

作為上一屆群星獎首次納入評選的門類,廣場舞憑借參與門檻低、群眾基礎廣的優勢,成為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

中國群眾文化學會舞蹈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館協會廣場舞委員會副主任董進波表示,過去三年間,在群星獎的推動下,全國廣場舞領域呈現方興未艾、持續向好的態勢:群眾創作熱情持續高漲,全國廣場舞創作、編導、傳播水平不斷提升,涌現出大批兼具藝術高度與群眾喜愛度的優秀作品。本屆群星獎參評作品的整體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精準把握了廣場舞四面觀賞、傳播性強、時代風格和地域特色鮮明等本質屬性。

重慶市體育館。陳陽 攝
重慶市體育館。陳陽 攝

34件優秀廣場舞作品即將匯聚重慶,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任競表示,這不僅可以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還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導向,突出“群眾性”和“煙火氣”,將有利于提升川渝地區文化藝術水平,推動群眾文化繁榮發展,促進中西部群眾文化交流,推動全國文化均衡發展,讓“群星”真正在人民中間閃耀。

重慶市體育館已整裝待發。無法來到現場觀看的觀眾也不用擔心,可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重慶群眾文化云、全國24家省市級文化云平臺、巴渝文旅云、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視頻號、四川省文化館視頻號、網易新聞多省市聯動(網易重慶、網易成都等)、第1眼app等線上平臺觀看直播。

從北疆草原到南海椰島,從黃浦江畔到嘉陵江邊……我們期待著,以這場盛會為媒,讓當下百姓的生活歡歌被看見、被傳播,讓廣場舞在城市和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綻放活力。